长征还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旗帜积极宣传抗日主张为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长征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积极倡导和推动国共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长征还丰富了军事战略战术。长征中红军创造了...
(1)背景:由于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从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都被红军粉碎。1933年秋,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
实现战略大转移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为了实现从南方到北方的战略大转移,以便更好地领导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在长征途中,红军经过了艰苦卓绝的战斗和长途跋涉,最终到达了陕北,建立了新的革命根据地。蒋玉五
1.背景(1)国民党的“围剿”:1930年10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向以中央根据地为重点的各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围剿”。到1933年3月,红军先后打退了国民党军队的四次“(2)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由于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2.过程(1)开始长征:年10月,中...
长征的背景资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国共内战背景 长征发生在国共内战时期,这场内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与国民党政府军队之间的斗争。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期间曾形成了统一战线,但战争结束后,两党的矛盾逐渐加深,最终演变为全面内战。 二、国民党政府的围剿战略 国民党政府采取了围剿战略,意图消灭中国...
长征的背景故事 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 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经过长征到达陕北后的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
时代背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在王明的“左倾”错误指导下失败,被迫长征.历史意义:完成了战略转移,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宣传了党的宗旨,发扬了革命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反馈...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从背景和原因两个方面来解析红军长征的必然性和深远意义。背景:内忧外患下的艰难处境 20世纪30年代,中国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国内,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军阀割据,民不聊生;国外,日本帝国主义步步紧逼,企图侵占我国领土。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军处境愈发艰难。原因:...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简述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和原因。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红军长征的历史背景是国共两党合作的破裂,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原因包括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内部出现分歧等。反馈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