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赵国实际兵力有4万就不错了,中国古籍里记录的战争参战人数都是夸大至少10倍,赵国当年只有220万人口,去掉一半的妇女,还有15岁以下,60岁以上的,加老弱病残,真正能打仗的绝对超不过10万,总还得留很多人耕地,种地,收粮食吧,即便是生产力有了巨大进步的18世纪,号称军国主义的普鲁士220万人口养兵8.3万都被认为...
赵武灵王死后,赵国也基本保持了强大的军队。虽然长平之战给赵国造成了巨大损失,但依托雄厚的家底,还是有些“老本”可以吃的。此外赵国当时还有着“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这样的优秀政治家,以及廉颇等身经百战的名将(长平之战如果赵王丹不是将统帅由廉颇换成赵括,也许另有一番结局)。长平战役后,廉颇等人接...
笔者认为,长平之战当中赵国最终的结局其实与诸多因素关,除去赵括本人的因素之外,赵国军队内部的不安定、国家内部的实力不支、薄弱的农业经济发展和混乱的行政发展都是它最终蒙受失败而付出巨大代价的关键因素,我们并不能够将这所有的事情,都归结在赵括一个人身上。经过彻底变法的秦国能耗起战争,而赵国不能事实上,...
▲秦赵矛盾起因是上党地区的争夺,上党地区是一块战略高地,可以俯攻各国(长平是上党郡的战略要冲)赵军冲不出包围圈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赵括自身的原因,如果廉颇领军,秦军绝对没有包围赵军的机会,第二个原因则是白起战术上的完胜,实现了等量包围,即用相差无几的兵力实现对敌军的合围。纵观古今,除了长平大战...
第一个原因,我们从战争爆发的起点来进行分析,事实上,长平之战是一场比较偶然的战争,我们从战争的结果上来看赵国是受害国,在这场战争当中它所受到的损失也是最大的;人们总是会比较怜悯弱者,尤其是在看到赵国无辜的四十万降卒被坑杀之后,人们对于它的同情自然也就多上许多,这导致许多人忽略了战争爆发的原因...
长平之战赵国大败的原因 长平之战使得赵军全军覆灭,据记载长平战争导致了秦赵两国伤亡人数高达六十万人,而此次战役被誉为春秋战国时期交战时间最长、军事规模最大、带来的代价最大的战争。赵国以失败而告终,任由秦国宰割,这场战争结束后也被人们认为其原因有用人不善,赵括成为千夫所指的罪人,也为此次战争赵国...
秦军全部讲这些俘虏斩杀,总计人数达45万人,白起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战神。据统计,长平之战,秦军先后出动兵力达60万,赵国出兵45万,双方总兵力达百万之多,因此,也有人说长平之战,是战国时代乃至整个封建史上最大的战争。那么,这场战争的失败,真的就只是赵括的错吗?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40万大军的致命46天!从赵括的角度,复盘长平之战!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日前,在山西高平市的一块玉米地里,发现了一处厚度约0.6米、长度超过20米的带状尸骨层,当地学者与文物部门人士现场勘查后认为,这处呈带状的尸骨层可能与发生在2200年前的长平之战有关。说起长平之战,秦将白起大败只会纸上谈兵的...
在长平之战中,因为秦国使用反间计,让赵国更换了主将廉颇,换上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最后因为赵括的轻敌冒进,中了秦的埋伏,导致赵军大败。赵国因为长平之战,而元气大伤,所以就有人认为,如果战国不更换廉颇,临时将赵括换上去的话!那么赵军就有可能就不会战败,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廉颇是战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