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稚聪明机警有才华,为人谦逊,礼敬人士,因此被任命为前将军。太和十七年(493年),跟随孝文帝南征(实则是孝文帝借南征之名,行迁都之实)。因此,长孙稚授任为七兵尚书、太常卿、右将军。太和二十三年(499年)四月,孝文帝驾崩,太子元恪继位,即北魏宣武帝。长孙稚的女婿侯渊,是侯刚的儿子。侯刚得后...
孝昌三年(南梁大通元年,公元5287年)十月,北魏雍州刺史萧宝夤占据长安反叛,已经焦头烂额的北魏朝廷任命长孙稚为行台前往讨伐萧宝夤。彼时长孙稚背发毒疮还没有痊愈,其子长孙子彦也患脚病,要扶着拐杖才能入宫拜谢。让患病中的大臣领兵出战,北魏群臣也感觉不妥,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那么长孙稚能顺利平叛吗?
历史民族史> 长孙稚 ?—535 北魏大臣。河南洛阳人。鲜卑长孙氏(拔拔氏)。魏上党王长孙道生曾孙,殿中尚书长孙观子。原名冀归。6岁降袭上党公。孝文帝以其幼承父业,故赐名稚(《北史》,避高宗治讳,写为幼),字承业。史称其聪敏有才艺,虚心爱士。太和(477—499)末,为前将军,从孝文帝南征,任七兵尚书、太常...
左丞杨佩对稚说:潼关险要,重兵驻守,不如北取蒲坂,渡河而西,入其腹地,则华山之围不战自解,潼关守兵必自顾而遁。枝节既解,长安唾手兵北渡据锥壁。长孙稚命令凡释降者各回其村。并告知:稚军举三烽为号,降者需举烽相应,不降者必进击屠杀。村民闻讯暗中奔走相告。一夜之间,火光遍数百里,围城萧军...
长孙稚(?—535年),字承业,原名冀归,魏孝文帝以他年幼就继承家业,赐名为稚,《北史》为避唐高宗李治讳称之为长孙幼。南北朝时期北魏、西魏将领、官员。司空、上党靖王长孙道生曾孙,征南大将军、上党定王长孙观之子。 长孙稚历任前将军、抚军大将军等职,封公爵。孝昌二年(526年),征伐反叛的五原人鲜于修礼时,...
历史人物> 长孙稚 【生卒】:?-535 本名冀归,字承业。孝文帝赐名稚。事孝文、宣武两帝,数率军作战。明帝时,以尚书右仆射,平东将军出任行台,征萧宝夤。稚与子皆抱病领军。在朝群贵,无人愿代稚行。宝夤败,稚为雍州刺史。孝武帝时,守虎牢。帝奔关中,稚随行,位至太师、录尚书事,封上党王。卒,谥文宣。(,参...
长孙稚聪明敏捷有才华技艺,虚心敬爱士人。担任前将军,跟随高祖向南征讨,授任七兵尚书、太常卿、右将军。 世宗时,侯刚的儿子侯渊,是长孙稚的女婿。侯刚受元叉的厚待,所以长孙稚得以骤然擢升。外出任抚军大将军,兼扬州刺史,代理镇南大将军,为都督淮南诸军事。萧衍的将领裴邃、虞塑偷袭占据画画,旦逊整的几个儿子...
【史料】长孙稚列传..长孙道生处在北魏开国,经过了北魏道武,明元,太武三朝。长孙道生生子长孙抗袭爵上党王,早卒,估计在文成帝时期,长孙抗生子长孙观袭爵上党王,历经献文、孝文两朝,长孙观生子长孙稚袭爵上党王,历经孝文,宣武,
长孙稚,北朝时期的重要人物,其家族出自代地(今山西大同),世代为将,才华横溢,聪明过人,深受文帝赏识。他原名冀归,六岁时继承了爵位,孝文帝赐名为“稚”。宣武帝时期,他担任过抚军大将军、扬州刺史、镇南大将军等职务,率领军队抵御南梁,拥有强大的兵力却迟迟未决出胜负,引发朝廷疑虑。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