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俭因建议之功,受到封赏。对朝廷赏给自己的财物,长孙俭并没有收入囊中,而是散给了自己的下属。此事传出,长孙俭的名声更加远播了。 后来,长孙俭被召回京城,任大行台尚书,兼相府司马。虽然官职一升再升,但长孙俭没有丝毫的官威在身,对公事更加一丝不苟,勤勤恳恳。有一次,长孙俭进宫奏事,正...
长孙俭,是河南洛阳人。 本来名叫庆明。长孙俭年少正直,有操守德行,生性不乱交往,倘若不是志同道合的人,即使王公贵族.上门拜访,长孙俭也不与他们相见。孝昌年间,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任员外散骑侍郎。太祖莅临夏州,用长孙俭做录事,很赏识、敬重他。 当时荆、襄刚刚归附,太祖表扬长孙俭功绩显著,应该委派他到东...
表现的是长孙俭的政策起到了良好的作 用和效果,属于侧面描写,不属于直接表现长孙俭 能力出众,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句意为:(长孙俭)这个人举止情趣娴静文雅, 我每次和他说话,都严正恭敬,担心有所失误。 表 现太祖对长孙俭的评价,属于侧面描写,不属于直 接表现长孙俭能力出众,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句意为:...
太祖到夏州时,任命长孙俭为录事,对他很敬重。 贺拔岳被杀害后,太祖前去平凉,凡是有计谋策划,长孙俭全都参与。 跟随太祖平定侯莫陈悦,留下长孙俭担任秦州长史。 当时西夏州仍然没有归附,东魏派许和担任刺史,长孙俭凭信用仁义招抚许和,许和于是举州归附。 就任命长孙俭为西夏州刺史,总领三个夏州。 当时荆...
历史人物> 长孙俭 【生卒】:492?-569 本名庆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鲜卑族。起家员外散骑常侍。随尔朱天光入关中。为宇文泰录事参军事。受泰器重,随泰击侯莫陈悦。参预机要。西魏大统中,为荆州刺史,在州七年,边境安宁。后为相府司马。泰敬其操守,令改名为俭。复任荆州,知梁元帝立,乃建议攻江陵。克...
长孙俭,原名庆明,出生于公元492年,逝于569年,是北周时期的一位知名廉吏。他的名字源于周太祖对其清贫简朴、为官廉洁的深刻印象,因此赐名为俭。长孙俭是河南洛阳人,早期的官职是外散骑侍郎。在魏孝昌年间,他跟随尔朱天光成功平定了陇右地区。当周太祖抵达夏州时,长孙俭被任命为录事,深受太祖的...
历史民族史> 长孙俭 492—269 西魏、北周大臣。本名庆明。河南洛阳人。鲜卑长孙氏。北魏太尉、北平王长孙嵩五世孙,员外散骑侍郎长孙戫子。史称其“少方正,有操行,状貌魁梧,神采严肃”。年18,任员外散骑侍郎。孝昌(525—527)中,随尔朱天光破陇右宿勤明达等,封索卢侯。后为宇文泰所器重,从平侯莫陈悦,留任秦州...
长孙俭,原名庆明,河南洛阳出身,其家族源自魏国分支,姓托拔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为长孙姓。他的五世祖长孙嵩曾是魏太尉和北平王。长孙俭自幼品行端正,体格魁梧,神采严肃,即便在家中也保持庄重。他交友谨慎,非志同道合之人,即使贵胄贵族登门,他也从不轻易相见。孝昌年间,他从员外散骑...
6.(1)生性不乱交往,倘若不是志同道合的人,即使王公贵族上门拜访,长孙俭也不与他们相见。(得分点:“妄交”,胡乱交往;“同志”,志同道合的人;“造”,拜访;句意通顺)(2)官吏百姓们上表请求为长孙俭建筑一座清德楼,树碑立传,朝廷议论允许了。(得分点:“表”,上表;“构”,建造;“许”,答应、允许;句意...
当时,荆州,襄阳刚刚归附朝廷,太祖表彰长孙俭的功劳,对他赞许有加,认为应该将东南重任交付于他。授予他荆州刺史、东南道行台仆射的官职。长孙俭部属郑县县令泉璨被老百姓所告,经过调查审问,证实泉璨确实有罪。长孙俭就召集所有的官僚部属对他们说:这样的事情发生是因为刺史教导的不够明确,是我的过错,并非是泉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