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薹草,又称为七星斑囊果薹,根据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的记载,它有一个诗意的中文名。其学术名称为Carex phacota Spreng.,这个名称在植物学界具有特定的科学分类意义。在恩格勒系统(1964年)的分类体系下,镜子薹草归属于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这是一种广泛分布的植物群体,它们的种子通常被包在果...
粉被薹草(Carex pruinosa Boott),有着薄粉的外表,是识别特征之一。武义薹草(Carex subcernua Ohwi),在武义地区常见,具有一定的生态适应性。瓦屋薹草(Carex wawuensis Chu ex S. Y. Liang),以瓦屋山的特定生长环境而著名。以上这些种类展现了镜子薹草家族的丰富多样性,每种都有其独特的生态...
镜子薹草形态特征 根状茎短。秆丛生,高20-75厘米,锐三棱形,基部具淡黄褐色或深黄褐色的叶鞘,细裂成网状。叶与秆近等长,宽3-5毫米,平张,边缘反卷。苞片下部的叶状,明显长于花序,无鞘,上部的刚毛状。小穗3-5个,接近,顶端1个雄性,稀少顶部有少数雌花,线状圆柱形,长4.5-6.5厘米,宽1.5-2毫米,具柄;侧生小穗...
首页> 镜子薹草介绍 别名:七星斑囊果薹(台湾植物志) 科、属:【莎草科】,【薹草属】 拉丁名、英文名:Carex phacota Spreng 特征形态: 分布产地:国内分布:产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国外分布:分布尼泊尔、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和日本。
镜子薹草Carex phacota Spreng 镜子薹草Carex phacota Spreng 莎草科 薹草属 百科: 介绍: 分布:国内分布:产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国外分布:分布尼泊尔、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和日本。
镜子薹草(Carex phacota Spreng.)是莎草科植物,根状茎短,秆丛生,高20-75厘米,锐三棱形,基部具淡黄褐色或深黄褐色的叶鞘,细裂成网状。形态特征 叶与秆近等长,宽3-5毫米,平张,边缘反卷。苞片下部的叶状,明显长于花序,无鞘,上部的刚毛状。小穗3-5个,接近,顶端1个雄性,稀少顶部有少数雌花,线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