镗锣[ táng luó ] ⒈ 一种乐器。直径约两三寸的铜盘,旁边穿两个孔眼扣结绳子,一手提着,一手用木板敲打发声。 引证解释 ⒈ 一种乐器。直径约两三寸的铜盘,旁边穿两个孔眼扣结绳子,一手提着,一手用木板敲打发声。 引中国歌谣资料《济南民歌·眼泪流湿破棉袄》:“十八个公,十八个婆,十八个小叔擎镗锣,十八个...
镗锣是一种传统的中国乐器,形状类似直径两三寸的铜盘,其边缘通常会钻有两个孔眼以便于绑结绳子,这样演奏时一手提着,另一手则用木板轻轻敲击,从而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在《济南民歌·眼泪流湿破棉袄》这首民歌中,描述了十八个公婆、十八个小叔以及十八个小姑的形象,其中提到十八个小叔擎着镗锣。这...
镗锣由直径约两三寸的铜盘制成,盘旁穿有两个孔眼,用于扣结绳子。演奏时,一手提着镗锣,另一手用木板敲打发声。镗锣的声音清脆悦耳,能够产生独特的音效,常用于民歌、舞蹈等表演中。 三、演奏方法 演奏镗锣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首先,要正确地握住镗锣,将其提在手中。然后...
小镗锣是中国传统打击乐器之一,起源于古代的农耕文化。据史书记载,小镗锣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当时被称为“镗铙”。在唐代,小镗锣被广泛应用于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中,成为当时的主要打击乐器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镗锣逐渐演变成为现代音乐中的重要打击乐器之一。 二、演奏方法 小镗锣的演奏方法非常简单,演奏者一手提着...
泗水县镗锣是泗水县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高的文化价值。它不仅是一种传统的乐器,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泗水县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同时,泗水县镗锣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一种独特的音乐艺术形式。 五、结语 泗水县镗锣是泗水县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
镗锣 táng luó 词语táng luó 注音ㄊㄤˊㄌㄨㄛˊ 引证解释 一种乐器。直径约两三寸的铜盘,旁边穿两个孔眼扣结绳子,一手提着,一手用木板敲打发声。中国歌谣资料《济南民歌·眼泪流湿破棉袄》:“十八个公,十八个婆,十八个小叔擎镗锣,十八个小姑使唤我。”...
0:00 网络开小差了,请稍后再试 [一槌定音]清晚期 红釉镗锣洗 选集 更多 《一槌定音》 20250209 《一槌定音》 20250202 《一槌定音》 20250126 《一槌定音》 20250119 《一槌定音》 20250112 《一槌定音》 20250105 《一槌定音》 20241229 《一槌定音》 20241222 ...
金代镗锣洗是一种古代金朝的铜制乐器,也被称为“金镗锣”或“金铙”。它在中国古代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金朝时期的宫廷音乐和民间音乐中广泛使用。这种乐器的形状独特,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有锯齿状的齿或波纹状的装饰。其表面常常刻有精美的图案和文字,反映了金...
📜 镗锣洗,这一清代流行的经典文房款式,源于宋代,因其形如镗锣而得名。它的设计独特,直口、浅腹、折颈、小圈足,整体造型典雅而古朴。🎨 这款青花八卦纹镗锣洗,仿自清乾隆官窑,内底面纹样从中心至外依次为双鱼纹、八卦纹、莲花纹。双鱼纹,又称“太极图”,象征着“太极”这一万物之源。与八卦纹、莲花纹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