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守使:指各省重要地方的地方军事长官,属于督军的下级。代表人物:黑龙江黑河镇守使(马占山)镇守使主要是管理的是地方部队,实力较弱,没法与督军所率领的中央正规师相比,所以一直受到督军节制。护军使:指重要地区设置的掌管军队的长官,直属中央 代表人物:上海护军使(何丰年)青帮老大黄金荣在上海为了争女人把当...
此外,镇守使还有第三个特点很吃香,那就是“镇守使”是北洋中枢主要收买笼络的对象。为防止镇守使割据一方,作为北洋团体的大家长,不得不采取收买和封爵的方法,笼络各地镇守使。袁花费大笔金钱对王怀庆、郑汝成、杨善德、王廷桢等镇守使进行收买,从而使这些人更加忠心于他。民国四年十二月,袁氏先后两次封爵,对各地...
镇守使 镇守使则为北洋政府时期临时军事官衔编制,设置于省内某一要地,其官署则称为镇守使署。相当于今天的省军分区司令,普设于边疆及重要大城市,如陇东镇守使、上海镇守使等。设立镇守使法源为1913年12月19日实施的《护军使暂行条例》,职权与前清总兵类似,该官职由中央陆军部任命,常由现役师、旅长派充,...
督军,镇守使,城防司令虽然对应的军事职务是师长,旅长,营长,但是因为地方保安团归他们管。保安团的规模与武器装备都是他们说了算,所以他们会拼命扩编保安团与购买武器装备壮大自己的势力,随时准备扩大自己的地盘。比如:镇守使是旅长下辖两个团正规军,但是同时他管着十几个县保安团,如果这些保安团都能达到正规...
黎元洪时代的镇守使政治:没有集权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之殇 镇守使是民初的一种常见官职,镇守使、护军使、防御使等军职的任命在民初北洋时期的大总统日常政务生活中占据了很大的成分。以1923年黎元洪总统任期为例,1月他任命了6个陆军混成旅旅长、一个宣慰使;2月任命镇守使1个;3月任命镇守使1个;4月任命防御使...
督军,护军使,镇守使都属于地方上的军事长官,理论上来说与正规军队没有多大利害关系,但是因为现实利益关系,有些正规师师长宁愿放弃师长职务也会去抢镇守使职务,主要原因就是一个字“钱”。 北洋时期属于军政分开,省长负责民政,督军负责地方安保,而正规军的师长或者旅长只能领军饷或者在有限军费上下下功夫,钱少的很。
到国民政府时期这一职务大多更改为某某地区“警备司令”,比如冯玉祥早年驻防的“湘西镇守使”辖区,到抗战初期就是唐生明“常德警备司令”的权力范畴。 因此,巡阅使按惯例是可以称为“大帅”的,镇守使只能称其为“将军”,级别有差距。 需要注意的是,镇守使和总兵、警备司令都是由中央陆军部门任命的正规...
北洋政府时期,地方军事官制名称繁杂,有督军巡阅使经略使筹边使护军使都统镇守使宣抚使宣慰使镇抚使和形形色色的总司令,研究北洋军阀史,首先要弄清地方军事官制。一 督军 督军是省级最高军政长官,其名称经历了都督、将军、督军、督理、督办的演变。辛亥革命期间,各省成立了军政府,并推举都督。都督是省内最高...
至1924年12月11日,被全部裁撤。护军使,护军使是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各省重要地区设护军使﹐管理一个地区的军务﹐其职权在镇守使之上。镇守使为中国北洋政府时期临时军事官衔编制,设置于省内某一要地,相当于今天的省军分区司令,普设于边疆及重要大城市,如陇东镇守使、上海镇守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