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义市博物馆提供的资料显示,镇墓兽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一种冥器,古人追求“事死如事生”,认为人有灵魂,是为震慑鬼怪、保护死者灵魂不受侵扰而设置的,镇墓兽也就成为当时大量使用的随葬品。早在原始社会,“图腾”作为人们心中不可战胜的神物在殉葬墓中出现,以期望能保平安,它为“镇墓兽”的出现奠定了...
东汉握蛇镇墓兽 成都博物馆 西晋彩陶镇墓兽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西晋彩陶镇墓兽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北齐彩绘陶镇墓兽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北齐彩绘陶镇墓兽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北魏彩陶镇墓兽 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 六朝毒蛇镇墓兽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六朝毒蛇镇墓兽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六朝豪猪镇墓兽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漆器镇墓兽一般一墓只出一件,出两件者极罕见,均出土于有棺椁的墓中。出土位置大多在头箱,也有见于边箱的,且同时有铜礼器或仿铜陶礼器随葬,说明墓主人具有较高的身份和地位,这表明漆器镇墓兽是当时楚国贵族的随葬明器。漆器镇墓兽的质地以木雕为主,其早期往往裸漆并加以彩绘,到了中后期漆器镇墓兽的面部...
从考古发现的情况来看,镇墓兽最早见于战国楚墓。两千多年前,楚国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国都设立在一个叫“郢”的地方,也就是今天的湖北荆州一带。楚国不但经济发达,更有辉煌的艺术成就,著名诗人屈原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最早的辞赋之一。此外,楚国的漆器、绘画等艺术在当时也闻名天下。所以,颇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楚国...
镇墓兽是墓葬考古中经常发现的随葬明器。古人追求“事死如事生”,认为人有灵魂,人死后灵魂不死,会离开身体进入另一个世界,墓室便成为了供灵魂起居生活的场所。墓室的标准同人间一样,除了希望逝者在墓中能够继续享受人世间的荣华富贵外,还希望地下的亡灵不受各种邪恶因素的干扰,使墓主能平安升入天国并给后人...
事实上,中国学者最早介绍这种随葬品时,并不称其“镇墓兽”。考古前辈、古文字学家商承祚称它为“木鬼方座”或“楚桼龙座”,他在《长沙古物闻见记》中写道:“二十七年六月,杜家山楚墓出木鬼方座,高四五寸,径数尺,形与前记所载龙座同。方孔中植一人,高约二尺,悬舌达腹……头平,无足,左右戴...
镇墓兽是我国古代墓葬中常见的一种怪兽,有兽面、人面、鹿角,是为镇摄鬼怪、保护死者灵魂不受侵扰而设置的一种冥器。《周礼》记载说,有一种怪物叫魍象,好吃死人肝脑;又有一种神兽叫方相氏,有驱逐魍象的本领,所以家人常令方相氏立于墓侧,以防怪物的侵扰。还说这种方相氏有黄金色的四只服,蒙着熊皮,...
湖北江陵天星观楚墓出土木质镇墓兽:由方座、兽身、鹿角榫接而成。双兽背身背向,曲颈与尾相连,插入方座中。两兽均头插鹿角,口吐长舌,通身髹黑漆,用红、黄、金三色绘兽面纹、夔纹、云纹、菱形纹等。 彩绘双头镇墓兽·战国 ·1986年湖北江陵雨台山18号墓出土 ...
北魏镇墓兽是北魏文物。兽面长15.4厘米,宽10厘米,高24.3厘米;人面长15.4厘米,宽10.2厘米,高25.6厘米。现收藏于洛阳龙门博物馆。文物介绍 镇墓兽镇守于墓门,早期称为「魌头」。为蹲踞的姿态,有两种造型:一为兽面兽身,凸睛竖眉,嗤牙裂嘴、似怒吼,面容狰狞,头顶生尖形高角一只,附小支角,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