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区广普镇深刻领悟中央文件精神实质,学好用好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做法,秉持“以农促旅、以旅彰文、以旅兴农”的发展思路,聚力深掘资源禀赋、释放产业势能。依托“凉伞云遮”历史文化底蕴,全力打造登云坪“石伞云遮”项目,并与谢唯进故居红色教育基地串联成线,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广普辨识...
今年以来,西庄镇以“五位一体”文旅融合工作机制为载体,聚焦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持续打造“农业+文化+旅游”精品观光和文化传承路线,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镇域经济高质量...
近年来,该镇以政府力量为主导,吸纳“五老”人员、旅游爱好者,着力打造“旅游天使”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立足本土资源,融合农文旅,通过文明实践的多功能性和多样化发展,赋能文化和旅游开发,引导农民既“种农田”又“播文明”、“绘美景”,实现...
截至目前,“橡树谷里”文化产业空间已带动全镇文旅农产业创收161万元,“崔村镇多业态带动乡村经济”的做法被央视新闻联播、中央财经频道等媒体广泛报道。为提升游客体验,吸引更多游客消费驻留,崔村镇文旅农融合发展工作专班依托镇域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推出了“健步+康养+民宿”的旅游新模式,让游客在欣...
通过“文旅赋能”,以产业强镇 以“一村一业”为立足点,月晴镇将大米种植、黄牛养殖等产业作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主抓手”,以创新为驱动,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和技术支持,推动各项产业快速发展。结合当地农民采用合作经营的方式,通过集中耕作、养殖,精细化管理,生产绿色有机大米和特色黄牛肉,实现统一配给...
塘口镇土壤硒含量丰富,有广东省第一块由国家地质协会颁发的富硒认证土地。近年来,该镇依托绿水青山和富硒资源优势,以“生态富硒产业”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契机,大力发展富硒农业产业和生态康养旅游,走出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硒”旺之路。 近年来,塘口镇先后获评广东天然富硒农业产业示范基地、省级卫生镇、省乡村治...
镇域面积214.36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总人口17351人。该镇作为全市2个5A级旅游景区乡镇之一,始终将做好农文旅深度融合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作为该镇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中之重。2023年,天堂寨镇全域乡村旅游接待447.3万人次,带动就业8000余人,旅游综合收入10.6亿元。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张心一村先后建成民宿群落、农耕园、新石器遗址公园、乡村大舞台等,实现了串点、连线、扩面,有力促进了一、二、三产协同发展。如今的张心一村,产村融合、互惠共生,村道平坦整洁,村居掩映在花木中,一张张幸福的笑脸迎面而来,一派恬淡而又生机勃勃的美丽气象。
据了解,为了做好做活乡村旅游,延展乡村文旅产业链,南乡镇以小杨梅为切入点,立足本地的村落特色资源、杨梅产业资源和郁江生态资源,建设特色乡村旅游产业体系,打造乡村旅游热点,持续完善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大力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工程,激发内生动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勾画出乡村振兴新图景。杨梅产业 ...
此外,大桥镇还推进了油茶规模化种植、烤烟房建设等新模式,以促进农文旅的深度融合。目前,已挂牌桥联农场乡村振兴车间,致力于发展芭蕉红薯等高附加值种植产业,推动“土特产”的品牌化发展。真抓实干,以大手笔绘就靓绿底色 大桥镇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全面推动绿化美化建设和“十个一”任务的落实。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