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表最大的作用是通过节点把离散的数据链接在一起,组成一个表,这大概就是链表的字面解释了吧。链表常规的操作就是节点的插入和删除,为了顺利的插入,通常一条链表我们会人为地规定一个根节点,这个根节点称为生产者。通常根节点还会有一个节点计数器,用于统计整条链表的节点个数。 双向链表 双向链表与单向链表的区别...
dummy.next = head;//虚拟头节点指向headListNodecur=dummy;//定义临时节点用于保存节点1、3ListNode temp; ListNode temp1;//遍历链表//注意这里的结束条件,链表节点数为奇偶情况下是不同的//需要先验证cur.next再验证cur.next.next//要不然如果是偶数个节点你先验cur.next.next直接就空指针异常了while(cur.next...
整体分析:带有头节点的单链表的操作很方便,主要体现在插入和删除时不需要判断是否是第一个元素。 1) 头文件定义如下: LinkList.h 2)具体实现: 1 建立单链表: 思路: a)校验参数 b)校验长度是否合法(不校验也行。这里主要是为了防止非法输入,快速返回) c)建立头节点。(也有一种方法:单独写一个建立头节点的函...
1)在链表的最前面 2)在给定节点之后。 3)在链接列表的末尾。 在前面添加一个节点:(4个步骤) 将新节点始终添加到给定链接列表的开头之前。新添加的节点成为链接列表的新头。例如,如果给定的链接列表为10-> 15-> 20-> 25,并且我们在前面添加了项目5,则链接列表将变为5-> 10-> 15-> 20-> 25。让我们将...
而节点是链表的基本单位它可以存储一个学生的所有信息比如姓名、学号、成绩、专业等等。每个节点除了保存数据之外。还会保存一个指向下一个节点的指针。这种指针就像是一个导航员,带着我们在链表中不断寻找新的位置。当我们创建一个学生动态链表时,首先要理解它地基本构造。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数组列表,它是一个节点...
step 1:单独的遍历两个链表,得到各自的长度。 step 2:求得两链表的长度差nnn,其中较长的链表的指针从头先走nnn步。 step 3:两链表指针同步向后遍历,遇到第一个相同的节点就是第一个公共节点。 方法二:双指针连接法 由上种方法长度差的思路,不同于上述一个指针先走另一个指针后走,仅需将两个链表连在一起...
给定一个链表,两两交换其中相邻的节点,并返回交换后的链表。 你不能只是单纯的改变节点内部的值,而是需要实际的进行节点交换。 输入:head = [1,2,3,4] 输出:[2,1,4,3] 输入:head = [] 输出:[] 输入:head = [1] 输出:[1] 核心思想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可以在原链表的头节点前面再创建一个虚拟节点Node(-1),然后创建两个指针p1和p2,p1指向虚拟节点,p2指向原链表的头节点(即:Node(-1)的next节点),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一下逻辑实现节点交换了,以输入head = [1,2,3,4,5]为例,即:【步骤1】通过调用ListNode t = p2.next.next暂存...
当前节点的next指针指向新节点 fresh->next = NULL; // 将新节点的next指针置为NULL move = fresh; // 移动指针指向新节点 } return head; // 返回头节点指针 } // 初始化链表节点 void Init(struct NODE *head) { int i = 1; struct NODE *move = head->next; // 移动指针指向第一个节点 ...
数据域是节点中存储数据的部分,通常用于存储基本数据类型或自定义数据类型的数据。在单链表的节点中,数据域用于存储实际的数据值,这些数据值可以是整数、浮点数、字符等基本类型,也可以是自定义的数据结构或对象。 2.指针域 指针域是节点中存储指向下一个节点地址的部分。在单链表的节点中,指针域通常是一个指向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