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铺作硕大(铺作断面尺寸为210×300厘米)、气势宏伟,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铺作挑出距离最远(3.69米)的大殿。柱头铺作为七铺作双杪双下昂,第一跳、第二跳出华拱;第二跳跳头施瓜子拱、慢拱,承托罗汉枋;第三跳、第四跳为下昂(为古建筑中最早的昂);第四跳跳头施令拱,与耍头相交,承托撩檐枋。五台...
从建筑的总体铺设施工程序来看,在“一跳四铺作”斗栱层正式加工铺设之前,原来应该有一、二、三铺作,否则不可能凭空突然出来一个四铺作。省略一至三铺作,直接记述四铺作,是因为斗栱层的制作及安装铺设,在古建筑木构架体系中,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难度较高的技术门类,斗栱是柱子至檐下一个重要的构件组合层,构件数量...
同时,他又十分重视斗拱本身的加工及组合,针对唐代建筑,引李华《含元殿赋》并且加以注释:“悬栌骈凑,今以斗栱层数相叠岀跳及多寡次序,谓之铺作”,这里又将斗栱组合视为铺作。前者为总体设计意义上的理解,后者为具体加工方面的 后人对《营造法式》铺作的注解,长期以来,只取后者,忽略前者,对斗栱及铺作混为一谈,...
铺作名词解释铺作名词解释 铺作既为斗拱,是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块传递到柱上。它又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的过渡。此外,它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衡量标准...
补间铺作又称为平身科斗拱,是斗拱的三种类型之一,其余两种分别为:柱头科(又称柱头铺作)与角科(又称转角铺作)。引证解释 “补间铺作”一词出现于宋代建筑学著作《营造法式》当中,它其实就是宋代对“柱间斗拱”的称呼,清代开始也称“平身科”。补间铺作是在两柱之间的斗拱,下面接着的是平板枋和额枋,而...
柱头铺作又称为柱头科斗拱,是斗拱的三种类型之一,其余两种分别为:平身科(又称补间铺作)与角科(转角铺作)。术语介绍 “柱头铺作”一词出现于宋代建筑学著作《营造法式》当中,是宋代对“柱头斗拱”的称呼。柱头铺作位于平柱的顶部,斗拱规格的逐渐缩小出现在1400年前后,从柱高的约三分之一缩至约四分之一...
00:00/00:00 你知道古建筑中的“铺作”和“衬方头”是什么吗? 古建工程陈工发布于:江苏省2023.05.29 13:53 +1 首赞 你知道古建筑中的“铺作”和“衬方头”是什么吗?#铺作 #衬方头 #古建木结构
宋《营造法式》“总铺作次序”条规定:“出一跳谓之四铺作,出两跳谓之五铺作,出三跳谓之六铺作,出四跳谓之七铺作,出五跳谓之八铺作”,由此可以知道每朵斗拱的铺作数为出跳数加3即n(铺作数)=x(出跳数)+3(常数项)。关于常数项3有多种解释。一种是:栌斗、耍头和衬方头;一种是栌斗,最上一跳跳头上的令...
铺作的数字并非简单计数,而是象征着斗栱结构的扩展和深化,每增加一层,都代表着建筑艺术的升华。总结来说,铺作与出踩的命名并非偶然,它们反映了古代匠人的智慧与技艺的积累。宋制的四铺作和清制的三踩,犹如建筑的乐章序曲,每一跳、每一踩都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韵律和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