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线的电阻率通常为0.017欧姆·平方毫米/米,也可用1.7×10⁻⁸Ω·m来表示。它表示在常温下,1米长、横截面积为1平方毫米的铜线的电阻约为0.017欧姆或1.7毫欧。不过,铜线的电阻率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纯度:不同材质具有不同的电阻率,含杂质越多,电阻率越大。 退火程度:铜线本身的退火程度也会影响其电阻...
铜线电阻率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0.017欧姆平方毫米/米。 某种材料制成的长为1米,横截面积为1平方米的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这种材料的电阻率。反映物质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属性,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还受温度影响。 材料的电阻大小与材料的长度成正比,即在材料和横截面积不变时,长度越长,材料电阻越大;而...
电阻率是用来描述材料对电流阻碍作用的物理量,单位通常为欧姆·米(Ω•m)。对于铜线而言,其电阻率反映了铜材料对电流的阻碍程度。在室温条件下,纯铜的电阻率约为1.7×10⁻⁸ Ω•m,这意味着如果我们使用1米长、横截面积为1平方毫米的铜导线,其电阻值将约为0.017欧姆。 二、温度对铜线电阻率的影响 铜...
铜线是一种常见的导电材料,其电阻率是确定铜线导电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将介绍铜线的电阻率及其计算方法。 2. 电阻率是指单位长度、单位横截面积上的电阻大小。它的定义公式为: ρ = R * (A / L) 其中,ρ表示电阻率,R表示电阻大小,A表示横截面积,L表示长度。电阻率的单位是Ω·m(欧姆·米)。 3. 铜线...
一、铜线电阻率简介 电阻率是描述物质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电阻率越小,表示物质导电性能越好。铜的电阻率较小,导电性能优良,因此广泛应用于电缆、导线等领域。 二、铜线电阻率计算方法 要计算铜线的电阻率,可以使用欧姆定律。欧姆定律的基本公式是:电阻R = 电阻率ρ * 导线长度L / 导线截面积A。将公式改写为:电阻...
电阻率ρ:电阻率(又称比电阻)是衡量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强弱的物理量。电阻率越低,电荷越容易通过导体。铜线的电阻率跟温度有关系。电阻温度系数:线材电阻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温度,电阻和温度的关系可用电阻温度系数ā来表示。在温度T时,线圈电阻或线材电阻的计算公式如下:其中:α是电阻温度系数 R是温度...
回答是:铜的电阻率为1.7×10^-8Ω•m 说到电阻率,还要从导体的电阻说起。导体的电阻: 同种...
1. 含铜量:铜线的纯度对其电阻率有显著影响。一般来说,无氧铜的含铜量更高,电阻率相对较低。杂质的存在会增加电子在导体中的散射,从而提高电阻率。 2. 退火程度:铜线在生产过程中会经过退火处理,以改善其机械性能和导电性能。退火程度好的铜线,其内部晶格...
铜线电阻率 铜是一种常用的电阻材料。它的电阻率(即电导率的倒数)在20 ℃ 时约为 1.68 × 10^-8 Ω·m。这意味着对于 1 米长的铜导线,其直径为 1 毫米时的电阻约为 1.68 × 10^-8 Ω。但是,铜的电阻率不是固定的,它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在高温下,铜的电阻率会变得更小。另外,铜的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