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三期簋在礼器组合中的出现,已经有了重食的倾向。鼎与簋的结合,与觚爵并行,在M2里显示了重酒重食的复合组合,其中重酒的程度略高于重食。M2的这件铜簋簋身形制类似圆腹圈足簋,但底座为方体,因此这件簋应作方簋。敞口方唇,折腹圜底。依据考古报告描述,簋腹两侧各有一粗大的兽耳,呈现两条卷龙的形...
商代铜簋 商代铜簋,是商代时期的文物,现在收藏于青岛市博物馆。口径16.5厘米、高11.5厘米。文物介绍 商代铜簋,该器物侈口,束颈,双兽耳,鼓腹,高圈足。肩饰对称双兽面,腹部饰乳钉纹及云雷纹等,圈足兽面纹。镶嵌金丝。腹底有铭文:“父戊”二字。
🔩材质:铜 🎨外观形式:簋 🛠️工艺:范铸法 📚来源:唐祖诂、宋景文1959年捐赠🔍主题:凤、百乳雷纹、神兽、直条纹、雷纹、铭文📖文字释文:甲📍位置:上海博物馆(东馆)中国古代青铜馆📜简介:1925年陕西宝鸡斗鸡台出土。簋是盛放饭食的器皿,这件方座簋是周文化的代表器物。颈腹两侧的附耳为兽首鸟...
1973年在灵台县独店镇吊街村西岭出土了一件“吕姜作簋”青铜簋,这件青铜器因铭文“吕姜”二字,引发了很多人的历史遐想。 这件西周“吕姜”铜簋,高18.2厘米,口径17.7厘米,腹径20.1厘米,足高7厘米。弇口,鼓腹下敛,器身低矮呈扁鼓形,双口耳,耳作兽耳衔环。圈足外撇,下承三扁柱高足,较细...
这件西周晚期铭文铜簋,通高25.5厘米,口径20.5厘米,底径21.5厘米,腹径25.5厘米,2002年邹城市大庄四村出土。体形宽伟,子母口,圆盖,盖面隆起,盖握作圈状,圆腹,龙首耳,有垂珥,圈足上有三兽头,下为兽爪形足,盖上及腹部均铸成横条沟纹。盖内与内底有相同铭文三行十四字:“□作姬□宝簋其...
数说国宝|“父丁”铜簋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文物:#文物名称:“父丁”铜簋 #展出地点:河南博物院主展馆一楼第3展厅 1986年8月,河南信阳浉河港乡农民在浉河滩修筑水坝时,在河道黑色淤泥中发现一批青铜器。当地文物与公安部门闻讯后前去调查,共收集到青铜器13件。依据铜器铭文和器体锈色,将13件青铜器分为“父...
春秋铜簋是开封市博物馆馆藏文物,别名“束仲【上米下豆】父簋”,春秋早期青铜器。开封市博物馆收藏有春秋早期的束仲父簋束仲【上米下豆】父簋3件,形制、纹饰及铭文均相同,其中2件失盖。器内底铸有相同的4行18字,重文2字,篆书铭文“束中【上米下豆】父乍簋,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亯”。此组器物是...
铜簋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一种,用于盛放食物或作为礼器使用。铜簋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商代早期,当时的铜簋主要用于祭祀仪式,同时也是贵族们的重要礼器。随着时间的推移,铜簋逐渐普及到各个阶层,成为一种普遍的青铜器皿。在商代晚期,铜簋的形态和纹饰变得更加复杂和精细。这一时期的铜簋通常带有精美的兽面纹和云雷纹...
从铭文上推断,这件珍贵文物曾伯文铜簋肯定是古曾国的大贵族生前使用的器物,所以文物价值非常高。图五 这件文物的出土地湖北随州均川熊家老弯是一处春秋战国时期的墓地,根据其出土的文物专家推测其应该是一处古曾国的贵族墓地,曾国是周朝姬姓的周王族分封的诸侯国之一,受封建国在汉水的随地,又被称为随国,大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