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洗含义解释 铜洗[ tóng xǐ ] ⒈ 铜制的盥洗器。 什么是铜洗引证解释 ⒈ 铜制的盥洗器。 引宋 陆游 《午睡起逍摇园中因登山麓薄暮乃归》诗:“毫甌羞茗荈,铜洗依盥濯。”宋 洪迈 《夷坚丁志·小孤庙》:“见案上古铜洗甚奇,有款识。” ...
在宜宾市博物院中,一件与水相关的“镇馆之宝”被重点展示,它是东汉建初四年朱提造双鱼铜洗,也是国家一级文物,见证了长江上游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简单地说,铜洗就是用于洗手的铜盆,最早出现于战国晚期,汉代最为流行。因其材质的贵重,所以在当时是贵族阶层的专属用具。宜宾市博物院展出的这件铜洗,1988年出...
铜洗 [ tóng xǐ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tóng xǐ ] 铜制的盥洗器。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相信 逶迤 暖和 吟咏 尽管 明白 突然 葳蕤 朋友 发现 仔细 好像 ©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百度首页 问题反馈 商务合作 关注微博 ...
铜洗的意思 铜洗含义解释 铜洗[tóng xǐ] 铜制的盥洗器。 铜洗引证解释 ⒈ 铜制的盥洗器。 引宋 陆游 《午睡起逍摇园中因登山麓薄暮乃归》诗:“毫甌羞茗荈,铜洗依盥濯。”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小孤庙》:“见案上古铜洗甚奇,有款识。” ...
“永元六年造”铜洗于1971年12月在江苏省建湖县上冈镇黄沙港水利工地出土。1972年3月2日盐城市博物馆职工唐剑云同志?已故 将其征集入馆。该铜洗宽沿、敞口、束颈、弧腹、平底,口径33.2、底径20.3、通高15.3厘米。腹部饰凸弦纹四周,腹壁有两兽面铺首,小穿孔,内底长方框内阳文“永元六年造”?公元94...
1995年6月25日,茅坪徐家冲八组村民李顺英在修建滨湖路取土时发现了一件青铜器,后经鉴定是属于东汉时期的铜洗,已有1900余年的历史,侈口,折沿,腹微鼓,下腹内收,平底微内凹,外腹饰两道凸棱纹,外底有一圈宽约2厘米的凸棱,中有一个直径10.5厘米的圆,内底饰同向对的双鱼纹,两鱼头间有一波浪纹相连,保存...
双鱼铜洗,宜宾市博物院收藏的文物,其全名为“东汉建初四年朱提造作双鱼铜洗”,为国家一级文物。铭文为:“建初四年朱提造作”。 建初是东汉孝章帝的年号,建初四年为公元79年,此建初四年的铜洗,为今所见有纪年的铜洗中年代最早者,堪称汉洗中的珍品。文物历史 1988年6月,这件双鱼铜洗出土于今翠屏区南广...
铜洗读音为 tóng,xǐ。意思是:铜洗[ tóng xǐ ]⒈ 铜制的盥洗器。 拼音tóng xǐ 注音ㄊㄨㄥˊㄒㄧˇ 繁体 銅洗 近音词、同音词 同席 同喜 统系 通习 通犀 痛惜 铜洗 通析 通夕 通習 童奚 通舄 筒螅 統系 通昔 銅洗 通悉 词语解释 铜洗[ tóng xǐ ] ⒈ 铜制的盥洗器。 网络百科 铜...
洗是古代日常盥洗用具,作用相当于今天的盆,由先秦盥盘演化而来,最早出现在战国晚期,汉代最为流行。现藏于平顶山博物馆的“长宜子孙”铜洗,属汉代铜器,高7.3厘米,口径33.3厘米,重1.94千克。铜洗,敞口,方唇,斜腹。器底内部铸有双鱼纹和“长宜子孙”四字,双鱼纹线条清晰,鱼须、鱼鳍、鱼尾、鱼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