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Tang Tri-Color Glazed Ceramics)一种流行于唐代的铅釉陶器,是对汉代釉陶的发展,最早出现于唐高宗(650~683)时期,玄宗开元(713~741)时鼎盛,天宝(742~756)以后衰落。对宋三彩、辽三彩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唐三彩”之名源于洛阳,洛阳是唐三彩的最早发现地。1905~1909年清政府修筑陇海铁路开封至...
铅釉陶 釉陶 釉陶是施有低温铅釉的陶器的总称。在普通粘土胎表面,涂上含有大量铅的浓厚的深绿、浅绿或棕黄色釉,以铅的化合物为助熔剂,低温烧制而成,因而其釉层光亮美丽,清澈透明。 釉陶最早出现于西汉的墓葬,因低温烧成,不够坚固,实用性差,所以大多为随葬的明器。汉代釉陶以绿色釉为主,...
那个时候,人们把铅釉陶器叫做“冥器”。它的釉色多种多样,有绿釉、黄褐釉,还有褐、绿二彩釉。🌸 东汉灭亡后,曹魏和西晋时期,由于推崇薄葬,低温铅釉陶器的出土量大幅减少。到了十六国时期,战乱频繁,出土的釉陶器非常有限,整体风格依旧延续汉代。🌿 北魏时期,尤其是平城时期,铅釉陶器主要出自山西大同地区,具有...
以下是一些与铅釉陶相关的名词解释: 铅釉(Lead glaze):铅釉是一种含有铅元素的釉料,通过在陶器表面施釉后,经高温烧制而形成光亮的玻璃状涂层。 釉料(Glaze):釉料是一种由不同的化学成分组成的涂料,用于在陶瓷制品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的、装饰性的玻璃状涂层。 烧制(Firing):烧制是指将陶瓷制品放入高温炉中进行...
汉代铅釉陶器是表面施铅釉的陶器。约在西汉中期出现。东汉很盛行。除中原关中地区以外,西至甘肃,北达长城地带,东到山东沿海,南到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均有出土。Handai qianyou taoqi 汉代铅釉陶器 Plumbic-glazed Pottery of the Han Dynasty 器物种类有鼎、壶、盒、盘、耳杯、尊、博山炉、仓、灶、井...
🌿西汉武帝时期,一种独特的陶器——浅绿铅釉陶杯,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这种陶器以粘土为胎,表面覆盖着铅釉。铅釉的秘密在于,它以铅的化合物为基本助熔剂,在约700摄氏度的低温下即可熔融。🔥🌈铅釉陶的主要呈色剂是铜和铁。在氧化气氛中烧制时,铜呈现出迷人的翠绿色,而铁则展现出黄褐色和棕红色。釉层清澈...
汉代铅釉陶器 铅釉陶器在北魏早期已再度流行,如大同太和八年(484年) 司马金龙慕就出土过釉陶器物,皆为深绿色铅釉,并有莲花纹饰。到北齐时期,铅釉产品制作更精。在淄博寨里窑址中发现过不少黄釉陶片,为北朝铅釉陶器的产地,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佐证。河北出土的北齐时期的铅釉陶器,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如...
汉代铅釉陶,造型丰富,内涵深刻,是我国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紫色百合香为您深层次解读汉代铅釉陶,使您了解最为全面的收藏知识。一、汉代铅釉陶-基本简介 汉代铅釉陶最早始见于西汉末年,当时的工匠制作铅釉陶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作为殉葬之用,因为如果是把青铜器作为殉葬品,那么肯定价值不菲,而用铅釉陶...
铅釉陶在关中、河南等地较为常见。3. 至东汉时期,铅釉陶的产量显著增加,遍布全国,成为汉代的一个重要陶器种类。4. 铅釉陶器的胎体主要由陶土制成,其釉料中采用铜和铁的氧化物作为色素,铅的氧化物则作为助熔剂。5. 低温铅釉陶器的烧成温度相对较低,一般在700度左右,因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