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索连舟原指将船只用铁索连接起来,现常用来比喻勉强将两件互不相干的事物联系起来。 出处与背景: 这个词语来源于清代袁枚的《随园诗话》。书中一篇讲述“草船借箭”的故事中,提到曹操为了破敌,将草船系于弓箭之上,用铁索连起来,形成了“草船借箭”的策略。这样的做法被袁枚批判为“铁索连舟”,即勉强串联并应用...
铁索连舟的计谋是庞统给曹操出的。具体分析如下: 计谋背景:在赤壁之战期间,曹操在误斩蔡瑁、张允后,为了加强水军的力量,开始寻找新的水军都督,并最终选择了毛玠和于禁。 计谋提出:庞统在此时向曹操提出了铁索连舟的计谋,意在通过连接战船来增强曹军的稳定性,以应对水上作战的不利条件。 计谋实施...
铁索连舟是庞统给曹操出计谋。在赤壁之战时,蒋干中计后,曹操中计误斩蔡瑁、张允;其后曹操于众将内选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以代蔡、张二人之职。当时于禁为水军大都督,庞统献连环计后,于禁奉命建连锁战船。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
昏了头脑把战船用铁索连在一起,最后被孙刘联军用火攻击败。但是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曹操的失败原因并不是这样,他没有用铁索连舟,而是败给了瘟疫。所以历史上第一次用铁索连舟的人也就不是曹操了,而是南宋的张世杰。
在正史中是否真的有凤雏献铁索连舟的事实是高度存疑的。但是因为演义的生动描述,大多数当代人基本都认为这在历史上真的发生过。直到今天,在大面积的内陆水域,甚至在近海水面上,大范围的铁索连舟现象并不罕见。比如海上大规模人工养鱼的巨型鱼排类漂浮物,就可以看做现代版的铁索连舟。这么做的好处,几千年来也没...
所谓铁索连舟,就是用铁链将舰船捆绑在一起,以此来防止大多不识水性的曹军士兵因船只摇晃而晕船。当时,曹操苦于己方士兵的晕船问题,见名士庞统亲自前来为自己出谋划策,没多想便同意了这个看上去的锦囊妙计。曹操喜出望外,其帐下的程昱却没有松懈紧绷的神经,他仔细考量后提出了"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
赤壁之战前夕,庞统向曹操献上了铁索连舟的计谋。此计旨在通过铁链连接战船,使船队更加稳固,便于士兵在船上作战。然而,这一策略却成为孙刘联军火攻的突破口。在蒋干的策反下,曹操误杀了蔡瑁、张允两位重要水军将领。为了弥补这一损失,曹操任命毛玠、于禁为新的水军都督,以接替蔡、张二人的职务。于禁...
再就是北方水军问题,曹操驻扎赤壁,其实就有临阵磨枪的意思,铁索连舟,其实就是希望减轻江面的颠簸,逐渐使北方水军适应长江的水情,习惯之后再慢慢放开。 真以铁索连舟来进攻,那就比较搞笑了,如果是这样,周瑜也不用急着发动火攻了,等交战时在将心烧铁索连舟岂不美哉?
放弃对标福建舰,印度的亚洲首艘核航母梦碎,印军摆出了铁索连舟 一边是浩大的舰队,双航母编队劈波斩浪,一边是充满争议的“铁索连舟”战术和搁浅的三航母计划,印度海军2025年的这场演习,如同其海军战略的缩影,充满了矛盾和挑战。从雄心勃勃的“亚洲首艘核航母”梦想,到务实的潜艇力量优先发展战略,印度海军正在...
三国演义铁索连舟原文三国演义铁索连舟原文 上篇说到曹操作诗,醉酒杀刘馥,后悔不已。 第二天,水军都督毛玠、于禁在帐下请示说:“大小船只,全都搭配连锁好了。旌旗战备也一一备齐。请丞相调遣,择日出兵。” 曹操到水军中央大战船上坐定,召集诸将听令。水旱二军,都分成五色旗号。 水军中央黄旗毛玠、于禁,前军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