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染色(1)原理:细胞外含铁血黄素和幼红细胞内的铁与酸性亚铁氰化钾发生普鲁士蓝反应,形成蓝色的亚铁氰化铁沉淀,定位于含铁的部位。(2)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①细胞外铁:观察骨髓小粒中的铁,呈弥散蓝色、颗粒状、小珠状或块状。②细胞内铁:观察100个中幼红细胞和晚幼红细胞计算出铁粒幼红细胞的百分比。环形...
铁染色 概述 铁染色是评判体内铁缺乏的金标准,也是评估细胞铁利用障碍的最佳方法。通过铁染色可以发现早期缺铁性贫血和无贫血的隐形缺铁,明确是缺铁性、非缺铁性还是铁利用障碍性、铁代谢反常性的贫血。 适宜人群 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贫血的患者。 标本采集 采集方法:静脉采血。 检查前 是否空腹:是。 检查...
铁染色的原理是将含有铁离子的化合物(如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化合物)与染料混合,然后通过细胞或组织表面的细胞膜,将染料吸附在染色质上。由于铁染色剂能够吸附在染色质上,使得铁染色能够检测出染色质的组成和结构。 铁染色常用的铁离子化合物包括亚铁离子和铁离子的化合物,如二价铁离子(Fe2+)、三价铁离子(Fe3+)...
环形铁粒幼红细胞:指幼红细胞胞质内蓝色在6颗以上,围绕核周二分之一以上者。成熟红细胞中出现铁颗粒称为铁粒红细胞。 注意事项 1、选择有骨髓小粒的涂片进行铁染色。 2、加浓盐酸要缓慢地加入并同时摇动试管。 3、观察细胞外铁时,应在复染前观察骨髓小粒。可在复染一半血膜后,细胞内铁...
铁染色的原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铁离子的氧化首先,铁离子(Fe2+)在酸性条件下经氧化反应转化为高价态的铁离子(Fe3+)。这个氧化过程可以由氧气、过氧化氢或其他氧化剂完成。 2.染色物质与铁离子生成沉淀在铁离子氧化之后,染色物质与高价铁离子之间会发生反应生成沉淀。这个沉淀的特点决定了最终染色的...
解析 主要用于缺铁性贫血和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增多性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缺铁性贫血:细胞外铁染色阴性,内铁阳性率下降或为零,经铁剂治疗后,细胞内铁、外铁增多。2.铁粒幼细胞贫血:铁粒幼红细胞增多性,其中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增多,有时可见铁粒幼红细胞,细胞外铁也明显增多。
胞浆中有蓝色颗粒为阳性,根据颗粒的数目,大小和染色深浅以“+”号表示强弱。细胞外铁+——++(正常人);细胞内铁为30——90%,以1——5个小颗粒者为多。 临床意义编辑编辑源代码缺性性贫血时,细胞外铁明显降低或消失,细胞内铁阳性率0—28%,平均3.4%(粒小、色淡、数少、多为1—2个);在恶性贫血,溶血性贫...
铁染色的原理主要涉及到铁离子的氧化性和颜色生成机制。 铁染色的原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铁离子的氧化和氧化物的形成。首先,铁离子容易发生氧化反应,将铁离子氧化成高价态铁离子,如Fe2+氧化成Fe3+。这个过程可以通过氧化剂的加入来进行,常用的氧化剂有硝酸盐、高锰酸钾等。这样,高价态的铁离子会在工件表面形成一...
骨髓铁染色,可作为铁缺乏性贫血和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依据,也可用于铁治疗后贫血疗效的评估。在骨髓的铁染色中,细胞外铁含量降低,成铁细胞的百分比降低,这意味着人体患有铁缺乏性贫血。 经过合理的补铁治疗处理后,铁缺乏性贫血可以表现为细胞外铁阳性。另外,当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的骨髓被铁染色时,可以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