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高宗列谦益入《贰臣传》,焚其书,虽屡禁不绝。钱谦益步韵杜甫秋兴八首,凡十三叠一百零四首。另加四首自题共一百零八首,合成《投笔集》。被陈寅恪誉为“明清之际的诗史,较杜陵犹胜一筹,乃五百年来之绝大著作也”。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 其一 明末清初 · 钱谦益 龙虎新军旧羽林,八公草木气森森。楼船...
可钱谦益和江南人士的勾连太深厚了,几乎不可分割,在江南,反清的人太多,组织反清的东林党人士也太多,因此,钱谦益一度被清朝视为反清分子的同党,被抓进监狱。出狱后的钱谦益似乎悔悟了,觉得清朝忒不是个玩意,不给他高官厚禄也就罢了,还时不时栽点罪名吓唬他,钱谦益怒了。此后,钱谦益又开始积极反清复明,...
《和盛集陶落叶》是钱谦益于1648年(顺治五年)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当时的钱谦益正处于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历经了国家的剧变与个人命运的起伏。 清兵攻破南京城后,他率先迎降,获授礼部右侍郎之职,然而仅任职六个月便告病归里。1648年,凤阳巡抚陈之龙擒获黄毓祺,并搜出其与反清义军郑成功交往的书信,钱谦益因被...
据实而论,明末投降清朝的士大夫很多,但要说谁最被后人讥讽、嘲笑和鄙视,那当属“江南大儒”钱谦益了。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东涧遗老,万历十年(1582年)生于苏州府常熟县。钱家为当地名门望族,钱谦益自幼博览群书、才华横溢,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高中探花。钱谦益深得君王赏识,先后担任礼部右侍郎、翰林...
钱谦益是明朝末年文坛的领军人物,也是著名的史学家。钱谦益本可以专心修史,但他却数次卷入政治漩涡。天启元年,钱谦益因浙江科举舞弊案受到牵连遭到罚俸。天启四年,钱谦益作为“东林魁首”,被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排挤,最终被革职回乡。此后,钱谦益却又谄媚阉党,留下污名。崇祯元年,钱谦益复出,为了名利,钱谦益派出门...
钱谦益,明万历三十八年中进士一甲第三名,即俗称的探花。直至明亡之时的1644年,约35年的时间里,钱谦益在朝为官的时间不过五六年,却三起三落,最高官职为崇祯元年时的礼部侍郎,旋即在党争中遭排斥,被革职。钱谦益的名声来自于文学。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江左三大家”(另两人是吴伟业和龚鼎孳)之一。执东南...
出生于1582年秋的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多称其虞山先生。他是苏州府常熟县鹿苑奚浦人。1598年,17岁的钱谦益成为府学生员。1606年,钱谦益得中举人,所谓“得魁南都”,实际上是乡试第三名。这大致是有案可查的钱谦益第一次到南京,此前,从理论上讲,他至少有两次来南京参加乡试。钱谦益...
说的虽然有点过,但也可见进退失据的钱谦益不仅为前朝人引以为耻,而且所投靠的清朝人对其气节,人格也有所不满。 介 绍 钱谦益(1582年—1664年),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老人,江苏常熟人,明末清初散文家、诗人。明末文坛领袖,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为江左三大家,瞿式耜、顾炎武、郑成功都曾是他的学生。
钱谦益(1582年-1664年),字受之,号牧斋,又号蒙叟、绛云老人,南直隶苏州府常熟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人。明末清初著名文人,曾任崇祯朝礼部尚书。 钱谦益生于一个书香世家,他的父亲钱世扬是一位知名的学者和官员。钱谦益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天赋,被誉为“神童”,1605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祭酒等官职...
在北宋中期也有一位文坛领袖,深远地影响着后世文人,那就是苏轼。两位不同时期的文坛领袖,原本风马牛不相及,钱谦益因为何事要隔空怼苏轼呢?钱谦益画像 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而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空有一腔热血和一身才华,通过他写下的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可见他当年生活的艰难困苦:“空庖煮寒菜,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