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盲蛇属(Ramphotyphlops)是指蛇亚目,盲蛇科,钩盲蛇属,共有50多种 小型蛇,长约20公分。分布在印度 东南亚 新几内亚 澳洲以及周围岛屿。许多热带亚热带地区均可见,像南非 马达加斯加 中美洲及美国佛罗里达州。栖居在人造林中的地底下。以蚂蚁 白蚁为食。体型细小幼长,平均体长约只有6至17厘米。它们的头部与...
在自然界中,大多数动物需要“父母双方”才能繁衍后代,但有一种蛇却是个“例外”——它就是钩盲蛇。全球所有的钩盲蛇都是雌性,无需交配就能独自生下后代!最近,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团队首次破译了钩盲蛇的基因组,揭开了这场进化奇迹的奥秘,该研究成果于今天(3日)在国际期刊《科学进展》上发表。这种...
钩盲蛇有一门“绝技”叫作孤雌生殖,即全球所有的钩盲蛇都是雌性,无需交配就能独自生下后代。更特别的是,普通动物通常只有两套染色体,而钩盲蛇却有三套完整的染色体。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李家堂:我们发现钩盲蛇的基因组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显著的染色体数目变化,钩盲蛇的祖先基因组在大约4100万年前...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团队首次破译了钩盲蛇的基因组。这种形似蚯蚓的小蛇有一门“绝技”叫作孤雌生殖,即全球所有的钩盲蛇都是雌性,无需交配就能独自生下后代。科学家发现,钩盲蛇的祖先可能在4100万年前经历了两次跨物种“联姻”,意外获得了三套染色体(普通动物通常只有来自父母的两套染色体),而且...
白头钩盲蛇(Indotyphlops albiceps Boulenger,1898)是盲蛇科钩盲蛇属的一种动物。白头钩盲蛇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保护级别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3年6月26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和社会、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钩盲蛇,属于盲蛇科钩盲蛇属,是一种无毒的蛇类。它的国内分布广泛,涵盖江西、福建、浙江、台湾、广东、香港、海南、广西、云南、贵州、重庆和湖北等地。这种蛇类偏好林下、田地里的土层、枯木、落叶堆以及石下等隐蔽处,是一种典型的夜行性穴居动物。夜间或阴雨天时,它们会钻出地面觅食,主要以蚂蚁、白蚁以及...
4月3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研究员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研究,首次揭示了钩盲蛇的基因组奥秘。该研究通过多组学技术破解了该物种三倍体基因组构成、孤雌生殖的分子机制及其进化意义,为理解脊椎动物多倍体形成和孤雌生殖适应性提供新的见解。钩盲蛇形似蚯蚓,是世界上已知...
钩盲蛇成体全长15~18cm,直径2~5cm,隶属于有鳞目(Squamata)盲蛇科(Typhlopidae)印度盲蛇属(Indotyphlops),它曾被归入沙蟒属(Eryx),其种加词来源于印度教名词“Brahmin(婆罗门)”。在民间,钩盲蛇亦被称为地鳝或铁丝蛇。成体钩盲蛇为亮灰色至黑褐色,全身覆盖大小一致的圆形鳞片,没有明显细...
#科学家揭开钩盲蛇全雌性进化之谜#】钩盲蛇形似蚯蚓,体长仅十几厘米,是世界上已知最小的蛇类之一。全球所有的钩盲蛇都是雌性,无需交配就能独自生下后代。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 钩盲蛇三套染色体间存在天然兼容性,避免了多套基因“打架”。 钩盲蛇卵巢细胞中,高度表达着各种DNA修复酶,这些“基因补丁大师”能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