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PYREX陶瓷和均扎钢厚度比例为3:1的复合装甲,抵御1700米/秒20:1穿杆,相对均质装甲的有效厚度比例是0.89。同样的陶瓷以3:1厚度比例与乌组成的复合装甲的有效厚度则是均质装甲的1.16倍。更重要的是这样比例的陶—乌复合装甲整体比重与均质装甲相当。《复合装甲技术浅析》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01-06 17:06...
钢面铁甲,一种被吹过..辞谣早期谣言“钢面铁甲比钢更坚韧所以比钢甲更好”“钢板一击即碎””之诸等言论钢面铁甲最初出现的时代是1876年左右,以当时的水平而言,性能算是不错的,当时炮弹材质主要是铸铁,铸铁弹击中钢面时的瞬间就碎
以往,装甲钢在强度和韧性方面并没有明确的分级,但是现在这成为装甲车体设计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任何采用复合装甲的坦克都有一个主要由装甲钢构成的车体,车体内装满了各种装甲部件、车载设备。通常,最外层的装甲相对较薄且最为坚固。一旦被敌方炮弹击中,它们的碎片就会卡在后面的复合装甲的其他非金属材料当中。...
二战时期德国的装甲钢钢号相对少(比起苏联),装甲钢发展脉络也更容易理清。在各种德国装甲钢中,表现最为亮眼的便是以PP793为代表的PP系列钢: PP系列装甲钢配方 PP系列钢的主力军便是PP793,PP7392,PP7492和PP7592(这一系列钢因淬透性差异而负责不同厚度的装甲板,其他性质十分相似)。其中,负责16-120毫米厚度的P...
1.铸造装甲(Cast Armor)最简单的装甲,就把熔化的合金倒在模具中,冷却之后重新加热到800度左右再冷却(就像刀剑淬火一样)以提升硬度。优点:方便大量生产,可以做成圆滚滚的防弹外形,没有接缝的弱点。缺点:缺乏辊轧的步骤导致无法消除砂眼、气泡和不均匀的材质,防弹能力不稳定(PS:特别是苏联的T-34 1942,粗制滥...
前言:在中文互联网,对40年代末及50年代,即冷战初期的美苏装甲钢的讨论堪称一片空白,内容极少。为了填补此空白,我原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以苏联RGAE文档和美国军械局诸测试为主,为各位介绍冷战初美苏装甲钢。本文分三部分,前两部分分别为苏联,美国的冷战初装甲钢,第三部分为美苏英冷战初装甲钢对比。
而德国的坦克1/2/3/4/5号也都是硅锰钢装甲,两国在战前有技术合作,搭伙搞坦克,那装甲都是一样...
1894年,埃森的克虏伯装甲问世,这是一种表面硬化的镍铬钢装甲,其表面渗碳层更大,约占所有钢板总厚度的三分之一,其含镍量在3.5-4%,含铬量在1.5-2%,后续不论是美国的classa硬化装甲,意大利的terni kc,德国的kcna,日本的vh,还是大名鼎鼎的英国ca装甲,都是以其为基础的后续。
两枪手,一枪🐮,两枪胸这个甲是胸🐮一起防手吃了两枪80弹,肉伤扩散胸口掉30血左右右侧耐久是击中前耐久42防了一枪腹,装甲钢掉耐久把伤害挡掉了也就是你胸口挨枪前是30%左右耐久五甲,和只有最多50血的胸口你需要硬吃两枪80弹不死你说你凭啥呢?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3-11-23 20:48 收起回复 ...
装甲钢的强度并不是防护性能的唯一关键因素。坚固的装甲钢可能会很脆,即使没有被击穿,背面也会产生崩落的碎片,威胁到坦克内部的设备和车组人员。因此,在装甲设计中,装甲钢的韧性同样至关重要。制造坦克装甲的钢材需要在强度和韧性之间找到平衡,以确保装甲能够有效防护。复合装甲的设计 现代坦克通常采用复合装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