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日本福冈人古贺辰四郎声称“发现”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但此时距离中国最早记载钓鱼岛已过去了约500年。1885年,日本内务卿山县有朋就将钓鱼岛划入日本国界一事致函外务卿井上馨,井上馨覆函称“此岛屿近清国之境,较之前番勘察已毕之大东岛方圆甚小,且清国已命其岛名”,山县有朋遂拒绝马上在钓鱼岛订...
无论从历史还是从法理的角度来看,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在日本人所谓“发现”钓鱼岛之前,中国已经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实施了长达数百年的管辖。日本在1895年利用甲午战争,通过秘密方式将钓鱼岛“编入”其版图,并依据所谓“先占”原则将钓鱼岛作为“无主地”主张主权。日...
钓鱼岛的争议可以追溯到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的核心内容是割地赔款,其中割让的土地包括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就是这些附属岛屿之一。二战结束后,根据和平条约的规定,所有战败国需要归还战胜国此前因强制性割让而取得的领土。日本在二战后向中国归还了台湾等岛屿,但...
中日钓鱼岛争端是日本侵犯中国领土所引发的争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但是,日本方面无视大量历史事实,竟声称钓鱼岛为日本的“固有领土”。争夺历史 1603年,日本进攻台湾最终失败。1752年由法国人绘制的中国地图,由蒋仕伟博士收藏,是外国人所绘地图中最早...
史实无法虚构,正是因为有着当时人笔下产生的叙述存留了下来,因此历史不可以因为现实的需要而被后来人作重新建构。 钓鱼岛是在中国航海先民的海上实践中首先发现与命名使用,并在明初得到官方对当时海上疆域范围的权威认定,名称遂在明代定型,相沿至今。因此,钓鱼岛自...
钓鱼岛海域是中国的传统渔场,中国渔民世世代代在该海域从事渔业生产活动。钓鱼岛作为航海标志,在历史上被中国东南沿海民众广泛利用。 中国对钓鱼岛实行了长期管辖 早在明朝,为防御东南沿海的倭寇,中国就将钓鱼岛列入防区。1561年(明嘉靖四十年),明朝驻防东南沿海的最高将领胡宗宪主持、郑若曾编纂的《筹海图编》一书,明...
历史文献与地图证实 明朝时期的地图《徐霞客游记》展示了钓鱼岛的地理位置,并强调其属于“钓鱼台”。这一事实再次佐证了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确凿证据。在历史长河中,钓鱼岛一直是中国渔民的捕鱼场所,明清时期更有船队在附近进行渔业活动。国际法与主权主张 根据国际法,《马关条约》于1895年将台湾、澎湖列岛和钓鱼岛等...
中国文献中的钓鱼岛 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早在公元7世纪成书的《隋书·流求国传》中,就记载有高华屿(即钓鱼岛)。1221年南宋王象之所著《舆地纪胜》一书也提到钓鱼台、赤屿。从1372年(明太祖洪武五年)开始,明太祖便派杨载作为册封使出使琉球。琉球的中山王也遣其弟随杨载入明,朝贡受封。明帝赐闽人36姓善...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明朝初年。那时,这些岛屿就已经成为中国版图的一部分。然而,1879年,日本吞并了中国琉球群岛,随后的一系列事件让钓鱼岛的归属权变得扑朔迷离。在随后的中日两国政府谈判中,双方都认为琉球共36个岛,而钓鱼岛等岛屿并不在其中。1885年,日本将扩张目标定为钓鱼台群岛,但由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