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官网最新消息,该机构量子计量实验室的物理学家在使用激光设计核钟方面取得突破:成功捕获了钍-229离子,特别是带有3个正电荷的钍-229离子,并使用激光精确测量了它们的衰变寿命。找到合适的元素并测量其核衰变寿命是研制核钟的关键。目前最先进的光学原子钟计时极为精确,即使经过宇宙年龄...
而钍−229原子核则具有合适的能级差,其激发态与基态间的能量差异约为3557eV,所辐射的电磁波位于紫外波段,为核钟的制造提供了可能。钍−229原子核的最低能级差约为3557eV,这一数值位于紫外波段,其频率相较于原子钟和光钟所使用的电磁波更高,但恰好落在仪器可测量的范围内。这一特性使得钍−229原子核...
他们开发出一种由钍-229前驱体制成的薄膜,使所需的钍-229剂量大大减少,有望将核钟的放射性降低至原来的千分之一,放射性水平与香蕉相当(香蕉天然含有放射性元素钾-40,一根香蕉的辐射量约为0.1 微西弗,这个剂量远低于人类日常暴露的辐射水平),且更具成本效益。今年夏天,美国一个科研团队成功将钍-229原子...
对钍-229原子核间过渡的超精确测量,标志着“核时钟”的诞生。这项突破由研究生张传坤于2024年5月在科罗拉多州的JILA研究所首次发现,经过多年的探索,团队成功找到了激发核钟转变所需的激光频率。与德国和加州的测量相比,他们的结果精度高出数百万倍。 此发现不仅是技术成就的体现,更为观察物理定律是否随时间变化提供...
2024年4月17日 理化学研究所,东京大学 东北大学,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 推进“原子核时钟”的实现-确定钍229超低能原子核激发态的寿命- 概要 理化学研究所(理研)开拓研究总部香取量子测量研究室的山口敦史专职研究员(光量子工程研究中心时空工程研究小组专职研究员)、香取秀俊主任研究员(光量子工程研究中心时空工程研究...
德国和美国的研究团队相继实现钍-229核钟跃迁的激光激发,叶军院士团队利用真空紫外光梳成功测得该跃迁的精密光谱,为原子核光钟的研制奠定了基础,引起了国际广泛关注。清华大学物理系丁世谦团队近年来专注于钍核光钟领域,初步完成了实验平台的搭建,正积极探索该领域核心问题,参与国际竞争。
钍-229是一种放射性元素,其稀有性使得核钟的制造变得复杂和昂贵。研究团队的创新思路是将钍-229原子核嵌入一种透明的晶体中,从而利用射激光产生精确的时间和重力测量。当激光束照射这一晶体时,钍-229原子核能够吸收并发射光子,为核钟提供时间基准。然而,克服钍-229的稀缺性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难题。
基于超精细电子桥过程的钍-229原子核量子光学 报告人 王武 博士,海南大学 邀请人 王旭 研究员 报告时间 2024年12月26日(星期四),上午10:00开始 报告地点 研究生院软件园北校区3层B304报告厅 摘要 钍-229原子核具有约8.36 eV的极低能同核...
美国实验天体物理联合研究所(JILA)研究团队直接测量得到钍-229核钟跃迁和锶-87原子钟的频率比为4.707072615078(5),钍-229的核跃迁频率为2,020,407,384.335(2) kHz,这一结果比以往精度提高了六个数量级,极大推进了钍-229核钟的研究。该研究代表了精密计量学、超快强场物理、核物理和基础物理的融合,标志着基于原...
钍原子种为什么使用的..地壳中的钍基本上是钍232(丰度99.98%,半衰期140.5亿年),还有少量的钍230(铀238衰变产物,丰度0.02%,半衰期7.54万年),但只有痕量的钍229(镎237衰变产物,半衰期7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