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海花》是清末民初金松岑、曾朴创作的长篇谴责小说。全书35回,最早见于《江苏》杂志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后由曾朴续写而成于1928年前后。该小说采用隐喻的手法,以苏州状元金汮和名妓傅彩云的经历为线索,展现了同治初年至甲午战争三十年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历史变迁。书中笔墨最为集中也最成功的是对封建...
金松岑对班固的钦佩还体现在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上。班固的《汉书》对古代文化的整理和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金松岑在文学和教育工作中,一样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扬。他的《词林撷隽》等作品,就是对古典文学的传承和发扬。 金松岑的作品经常引用《汉书》,他撰写关于班固和《...
9月10日,《大光明》杂志以“牛”为主题,发表了一篇名为《牛调》的文章,作者署名炎炎,对金松岑进行了调侃。这篇文章显然是对金松岑在黄牛坊桥命名问题上的立场的讽刺。从中不难看出苏州新闻界对金松岑的某种观感。炎炎在《牛调》一文中,明确指出了金松岑提议恢复黄鹂坊桥古名黄牛坊桥的举动,仿佛是要借助...
金松岑 50万(元) 2015-05-12 上海市宝山区 吊销 所有任职企业 1 序号 企业名称 职务 注册资本 成立时间 地区 状态 1 汇湘商贸 上海汇湘商贸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 股东 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50万(元) 2015-05-12 上海市宝山区 吊销 控股企业 1 序号 控股企业名称 投资占比 投资路径 1 汇湘商贸 上...
《孽海花》是清末民初金松岑、曾朴创作的长篇谴责小说。全书35回,最早见于《江苏》杂志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后由曾朴续写而成于1928年前后。小说采用隐喻的手法,以苏州状元金汮和名妓傅彩云的经历为线索,展现了同治初年至甲午战争三十年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的历史变迁。书中笔墨最为集中也最成功的是对封建知识...
在辛亥革命激荡的风云中,号为“吴江三杰”的金松岑、陈去病、柳亚子挺身而出,一方面顺应着“时势造”,紧随着革命领袖四处奔走;一方面肩负着“造时势”,坚守着教育阵地摇旗呐喊。 陈去病(1874~1933):辛亥风云豪杰 陈去病 1902年,陈去病与...
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金松岑,以其独特的书法艺术创作了一副令人瞩目的对联。这对联的尺寸为202.5422厘米,是金松岑书法艺术的瑰宝。金松岑(1874-1947),原名懋基,又名天翮、天羽,号壮游、鹤望,自署天放楼主人,是江苏同里人。金松岑少年时期跟随顾询愚和钱词锷学习诗文,对吟诗作对充满热情。甲午战争后,他与陈去病...
清末爱国志士、著名教育家、文学家金松岑先生,出生在吴江同里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受氏族内金家浜诗社“学吟社”的影响,喜爱做诗吟对。 1897年,金松岑等人在同里成立了雪耻学会。 雪耻学会的活动地点在天放楼,天放楼的得名,起源于他正在翻译的《摩哈麦德传》。《摩哈麦德传》讲述了阿拉伯半岛麦加孤儿穆罕默德兴国...
金松岑出身于书香门第,幼年时跟从名师学诗文,寒窗十余载,打下扎实的文史基础。他厌弃科举制度,希望将来为国家、民族的兴盛有所作为。1884年,12岁的金松岑在同里镇上拜师求学,同里镇最有声望的顾言先生和钱锷先生是金松岑少年时期二位难忘的老师。他从青少年起就潜心研究明末清初著名学者王夫之、顾炎武、颜雪斋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