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栋运用西方政治哲学的经典著作与中国古代典籍相互印证的方式解读金庸的武侠小说,既能够从其情节中总结出微言大义,也可以看出其中呈现的公共议题和普世关怀。蔡栋还常常将阅读金庸的个人感受融入文字之中。他坦言自己早年阅读金庸的武侠小说,实是怀抱着一个英雄的梦想,意欲借此打破日常生活的枷锁,在精神上实现自己闯荡...
于是欣然接受了大陆的善意,获得了当年不敢奢望的政治地位,不得不说是一种黑色幽默。金庸说,宋辽战争...
《碧血剑》此书可以说是给金庸小说的政治隐喻功能定下了基调,此后所有其小说的隐喻都是由此逐步展开,升级。 《射雕》的政治隐喻更隐晦一些,但是对成吉思汗的描写,如艰难的白手起家,强悍的领导力,出色的战争艺术,以及后期的暴虐好战,最后借郭靖之口对他做最终的评价,很明显是在暗喻某人。 当然,因为信息的缺乏,其...
在《笑傲江湖•后记》中,金庸就明确指出:“这部小说并非有意的影射文学,而是通过书中一些人物,企图刻画中国三千多年来政治生活中的若干普遍现象……不顾一切的争夺权力,是古今中外政治生活的基本情况,过去几千年是这样,今后几千年,恐怕仍会是这样。”可见,用小说来影射政治乃是金庸创作武侠小说的目的之一。 我们先...
那么,金庸的政治立场会不会有问题呢?我们甚至可以大胆地怀疑一下,他有没有可能充当对岸的“间谍”呢?因为这个原因,保卫部门认为邓小平与他见面,恐有不妥。不过邓小平在了解情况以后表示,这些都是小事:“不必计较。”因为他对金庸这些年来的一言一行,早就已经了然于胸了。而且邓小平也知道,金庸是支持自己的...
报纸有四个版面,首版刊登社会趣闻,二、三版刊登小说和金庸武侠,第四版刊登小说和杂文。《野马》旨在打造文艺娱乐风格,因此不涉新闻,不触政治,明确的定位是小说小型报。就在报纸正式创刊的前夕,金庸三人面临着一个问题,“野马”毕竟只是金庸想要表达自由思想的一种寄托,虽然明确,但不足以成为报纸的名称,所以...
谈谈金庸的改编..金庸作品的修改在文坛大儒中难得一见。那种大范围修改的难度和完成度,非专业度极高、传播率极广、作者意志又极坚强而不能矣。他的作品分为“连载版”、“三联版”和“新修版”,简单说来大概如下:“连载版”指最初
如何评价金庸的政治水平?文人写出的东西和本人可能背道而驰的。写出悯农的李绅,步入官场之后豪奢至极。
可以说金庸构筑了一个武侠世界的乌托邦,但这个乌托邦却又与现实世界息息相关,它固然“是庙堂上的钟鼓声音所不能及之处,是权力的光芒照不到的犄角旮旯”,却又处处笼罩着庙堂的氛围,处处彰显出权力的秩序,蔡栋故而将他的书名取作“金托邦”。 在蔡栋的语境中,江湖一词既属于政治共同体之外的空间,同时又与政治共同...
金庸笔下我最喜欢的伟丈夫,大侠客,是萧峰。慕容家父子说要和萧氏父子合作侵宋,萧峰大怒说,杀母之仇岂能做买卖交易。 可是金庸自己的杀父之仇,他一点没跟杀父仇人们计较。跟新一代的党魁谈笑风生。 我认为单单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确乎是一个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