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圆券事件,是指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政府发行金圆券引起的一个有代表性的黄金外流事件,是对国统区人民的一次经济掠夺。金圆券是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政府在大陆发行的一种货币。解放战争后期,为了支付军费和弥补巨额财政赤字,国民政府大量发行法币,造成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为了挽救面临崩溃的经济,1948年8月19日国民党政府实行...
金圆券 [ jīn yuán quà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jīn yuán quàn ] 解放战争后期中华民国政府为支撑其崩溃局面而发行的一种本位货币。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 入木三分 厚德载物 奋发图强 宵衣旰食 指鹿为马 无微不至 杞人忧天 独具...
减低了4/5,原来1美元兑4金圆券立即贬值五倍,降至1美元兑20金圆券;对金圆券发行总额已经不做规定,第十二条改为“金圆券发行总额另以命令定之”,实际上是无限额发行;财政部部长王云五辞职。
金圆券是解放战争后期中华民国政府为支撑其崩溃局面而发行的一种本位货币。1948年8月19日开始发行,至1949年7月停止流通。 壹元金圆券(图片来自互联网) 解放战争爆发后,使得国民政府军费急剧增加,引起财政赤字直线上升。为了支付军费大量印刷法币,导致物价疯狂上涨,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经济面临崩溃。1948年通货膨胀达恶性...
金圆券的发行洗劫了各行各业所有阶层仅存的财富,一场席卷全国的经济崩溃终于来临。金圆券发行后的第15天,汉口物价上涨了21%,重庆上涨了40%,广州上涨了83%。到1948年11月,金圆券发行后的两个多月,物价的批发指数上涨到17.5倍,12月上涨到32.5倍,1949年1月涨到85.7倍,2月涨到834倍,3月涨到2900倍。...
蒋经国在上海根本不客气,祭出雷霆手段,先杀了富商王春哲,又逮捕了杜月笙的儿子杜维屏。借着敲山震虎之势,把上海富商都召集到一处开会,他明确告诉商人们:一、交出真金白银,全部换成金圆券;二、不准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在场的富商都不敢说话,只有杜月笙说:我儿子犯了法,应该法办。我们家一定把囤积的货按...
民国中央银行在1945年发行了美钞版金圆券,共有1、5、10、20、50和100圆六种面值。其中,50圆有两种头像版本——孙中山和蒋介石,因此实际上有七种面值。由于背面签名的不同组合,这些钞票可以细分为12个版本。这些钞票由美国钞票公司设计并印制,风格典型的美钞风格。正面主图为人物肖像,包括孙中山、重庆国府主席林森和...
然而,蒋介石已然焦头烂额,他未采纳陈诚的建议,而是选择了王云五的“虎狼之药”:直接废弃法币,改发金圆券。1948年8月19日,蒋介石以总统身份发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并公布《金圆券发行办法》。同时,私人不得持有黄金、白银和外汇,必须在限期内兑换成金圆券,否则将被查抄。所有有识之士一眼就能看出,这...
金圆券改革是国民政府于1948年8月19日由蒋介石以总统令形式亲自宣布实行的一次币制改革。蒋的“总统令”声称要依据所谓“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之规定”,对实际上因他发动的反共内战及法币恶性膨胀而险象环生的财政经济进行“紧急处分”。其基本措施有四点:1、从是日起以金圆为本位币,十足准备发行金圆券,限期收兑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