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姆,也被称为金刚神舞,是以宗教性为主,兼具艺术性和娱乐性的藏传佛教各路神灵的一次“峰会”。 西藏大多数寺庙(个别例外)一年举行两次,分别是夏季的“雅羌”༼དབྱར་འཆམ།༽和冬季的“衮羌”༼དགུན་འཆམ།༽。 金刚神舞起源于印度,由莲花生༼པད...
他以四部学说中的瑜珈部、无上瑜珈部里的“金刚舞”为基础,同时吸收了具有巫教色彩的民间拟兽图腾舞和法器舞、苯教仪式中的面具舞、藏族古鼓舞“阿卓”以及当地一种叫做“卓巴谐玛”的民间舞蹈,结合藏传密教仪礼和内容的需要,创立了一种用哑剧似的舞蹈表演形式——镇魔酬神的“羌姆”仪式,继而这种仪式很快在各地寺...
因此,金刚神舞不仅仅是一个艺术表现,更是一种信仰的象征,它的起源深深地根植于西藏的历史和文化之中,见证了西藏佛教的兴盛与传承。每当金刚神舞起舞,人们仿佛能感受到莲花生大师的智慧光芒和藏王赤松德赞对佛法的虔诚,以及桑耶寺那座历史丰碑的神圣与庄重。
在藏语中被称为"杜基嘎尔"的金刚神舞,是一种具有深刻宗教内涵的舞蹈形式。它通常被称为"跳神",舞者们身着独特装扮,头戴恐怖面具,手持各种象征法力的道具。在开阔的场地中,他们动作激烈,伴随着法鼓、钹、海螺和法号等传统乐器的强烈节奏,舞动着身体,形成一种富有节奏感的表演。金刚神舞是密宗...
金刚护法神舞,藏语称作“曲迥噶儿羌姆”,通俗来讲即“跳神”。这是藏传佛教僧人借护法神的外在形象,以自身的身、口、心与护法神的身、语、意实现无二结合,从而达到驱邪除障、祈求国泰民安、弘扬佛法目的的一种宗教舞蹈。🙏 L菩提心舍衲子的微博视频 小窗口 û收藏 3 5 ñ38 评论...
皇家寺院雍和宫,每年农历正月二十三日至二月初一日都要举办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的重要节庆——大愿祈祷法会。其中,正月二十九日、二月初一日两天要跳金刚驱魔神舞。 金刚驱魔神舞,藏语称“羌母”,蒙语称为“布扎克”,蒙汉语结合称为“跳布扎”,俗称“打鬼”。
按金梁《雍和宫志略》所载,雍和宫的金刚驱魔神舞共有十三幕,分别是跳白鬼、跳黑鬼、跳螺神、跳蝶神、跳金刚、跳星神、跳天王、跳护法神、跳白救度、跳绿救度、跳弥勒、斩鬼、送祟。而现在的雍和宫神舞只有七幕,分别是献金饮舞、跳阿杂日舞、跳好迈舞、法王舞、尸陀林主舞、鹿面神与牛面神舞与送祟。
在藏传佛教的丰富文化遗产中,一种名为"杜基嘎尔"的金刚神舞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是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旨在深刻揭示密宗的奥秘。金刚神舞通过身、语、意三密的紧密结合,进行仪式化的展示,其目标在于驱邪扬善,净化心灵,并促进个体的修行与修身养性。这种舞蹈在木里藏区流传已久,它不仅仅是一种...
金刚神舞,作为佛法形象的象征,经过历代藏传佛教大师的不断改良和规范,成为了密宗仪轨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世代传承。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584年,由第一世木里香根活佛桑杰嘉措引入木里(瓦尔寨大寺),自此在该地区广泛流传。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宗教舞蹈逐渐融入了木里的地方特色,成为当地独特的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