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核型量子点:是一种具有均匀内部组成的单组分材料,例如镉、铅或锌等一类金属的硫族化合物(硒化物、硫化物或碲化物)。可以通过简单地改变微晶尺寸来对核型纳米晶体的光电和电致发光性质进行微调。2) 核壳量子点:量子点的发光性是由电子-空穴对(激子衰变)通过辐射发生复合而产生的。然而,激子衰变也可能...
随着量子点的粒径减小,量子点的比表面积显著增大,大部分原子位于量子点的表面,从而导致表面原子的配位不足、不饱和键或悬挂键增多,使这些表面原子具有高的活性且极不稳定,很容易与其他原子结合。这些表面原子的活性不但引起纳米粒子表面原子输运和结构构型的变化,也引起表面电子自旋构型和...
QLED是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的缩写,中文名学术界普遍称之为“量子点发光二极管”,而2016年12月发布的《量子点显示认证技术规范》中将QLED称为“量子点自发光显示”。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是不需要额外光源的尚处于研发阶段的自发光技术。结构 量子点自发光显示(QLED)的结构与OLED技术非常相似,主要...
在显示的源头材料上,无机发光半导体以量子阱、量子点形式十年两获诺贝尔奖(2014、2023),前者催生了划时代的光源并支撑了当今照明及显示产业,后者被誉为理想的“人工原子”发光体,具有量子化及流变性优势,是新一轮以广色域、低功耗、超高清、轻薄柔为特征...
量子点是一种纳米级的半导体材料,其尺寸在1-10纳米之间,由几百到几千个原子组成。由于其小尺寸的特殊结构,量子点具有特殊的光学和电学性质,能够在特定能级上储存和释放能量。 量子点的发光原理可以分为激子发光和能带发光两种机制。 激子发光是指在量子点中,电子和空穴的结合形成激子,然后激子发生跃迁并释放能量而...
基本介绍与发光原理 基本介绍 量子点是一种半导体纳米晶体,在空间三个维度上的尺寸都不大于其对应半导体材料的激子玻尔半径的两倍,通常在2~10nm区间。常见的量子点由IV、II-VI 或 III-V 元素组成,如硅量子点、锗量子点、硒化镉量子点、磷化铟量子点等。 在外部激励(光激励或电激励)下,量子点会发出特定波长的...
量子点材料发光属于一种特殊的发光现象,称为量子限制发光。量子点是一种具有量子尺寸效应的纳米材料,其尺寸通常在1-10纳米之间。由于量子点的尺寸远小于光的波长,因此其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受到量子尺寸效应的影响,表现出与宏观材料不同的特性。 量子点材料的发光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由于多层的空穴传输层制备相对容易,并且该结构中电子传输层在量子点发光层的上方,可以减少有机溶剂对量子点膜的侵蚀,从而更容易制备效率高且器件稳定性好的器件。并且采用底部发光的器件结构易于封装,可以进一步隔绝水氧对器件的影响。因为在 QLEDs中量子点属于电子型材料,电子注入的速率较高,所以会导致器件的电子...
量子点发光原理是指当量子点受到激发能量时,会发射出特定波长的光。这种发光原理在显示技术、生物成像、光电子器件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量子点的发光原理可以通过量子力学的理论来解释。在量子力学中,电子的能级是离散的,而不是连续的。当电子受到能量激发时,会跃迁到一个较高的能级。当电子回到低能级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