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环纹名词解释 重环纹是指在大自然界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纹理,通常出现在动植物的身上。它们是一种由环形纹路构成的图案,形成了一种美丽的纹理。重环纹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自然现象,因此备受人们的喜爱和追捧。在植物界,重环纹通常出现在树木的树干上,如樟树、红木等。重环纹的形成是树木生长的自然过程中产生的...
重环纹,拼音:chóng huán wén,重环纹的意思:一种青铜器纹饰。由略呈椭圆的环组成纹带,环有一重、二重或多重,环的一端为角状。通行于西周中、后期。
重环纹,主要特征是由一些近似椭圆形的环横向重复排列而成,每个单位的环一侧圆润,另一侧有两个或三个的锐角,环有一层、两层、三层等。此经典纹饰最早出现在商朝晚期,但就其纹饰的单个纹样来说,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龙山文化,在山西陶寺发现的彩绘龙纹盘上蟠龙身上的纹样,由此可见该纹样最初与龙为一整体,后来逐渐...
🎨西周春秋几何纹样:重环纹与绳纹 🔍在西周后期,有一种特别流行的装饰纹样——重环纹。它的基本形状是矩形,一端是方形,另一端是圆形。通常,这种纹样是由双重线组合而成,有时两个重环之间还会间隔一个圆环纹,形成二方连续的图案。这种纹样常见于簋的足部,给人一种稳重而典雅的感觉。
西博的展品标签最近又有调整,一个多月前去的时候,这件匜标的名字是“重环纹匜”。从现在展出位置看,也确实看不到铭文在哪里。 匜是水器,通常在“净手之礼”时与“盘”一同使用。以“匜”浇水,用“盘”接水——以流水洗手最卫生,古人与现代人“卫生观”的碰巧契合。匜器形特征主要为,大致呈“瓢”形,一...
西周重环纹盨。(图片由宝鸡市岐山县博物馆提供) 年代:西周 出土地点: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丁童村 收藏单位:宝鸡市岐山县博物馆 西周重环纹盨[xǔ],1977年出土,通高17.4厘米,腹深8.2厘米,重4.05公斤。椭圆形,带盖,子母口,兽头双耳,平底,圈足,盖顶有对称直立4冠,盖顶饰...
西周双耳重环纹铜盘出土于武鸣元龙坡先秦墓葬33号墓,盘内中心饰六瓣花纹,六瓣花纹以外为三道重环纹,器外腹部饰窃曲纹,圈足外饰云雷纹。从器形和纹饰来看,应为中原传入,其铸造年代为西周时期。铜盘是古代的一种水器,常与匜一起使用,通常是匜往手上浇...
善夫吉父鼎,一件来自西周晚期的瑰宝,通高32.2厘米,口径30.5厘米,耳高6.37厘米,足高13.4厘米,重达5.9千克。这件青铜器于1979年6月由西安市文物商店移交而来,其器体呈半球形,直立耳,弧腹,圜形底,兽蹄形足,足部内侧凹。口沿下饰有重环纹,其下辅以一道弦纹。腹底有三重三角形范线。腹内壁刻有3行16字铭文...
西周重环纹含义 西周重环纹含义 重环纹,由一个成椭圆形的环为单位,连续组成带状的纹样。环的一端成圆形,一端成两锐角。有一重的,有两重的,也有三两重的。我认为此种纹饰或可称鳞纹。早在商代青铜器上就经常饰以类似的纹饰,一般饰在龙或蛇身上,西周时期有的青铜器在圆形的区域内饰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