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来自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的消息,重庆秀山发现了已灭绝近4.36亿年的“双叉苗家鱼”,它以特异埋藏的方式被完好地保存下来,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有机会一睹数亿年前脊椎动物“远祖”的奇特面貌。双叉苗家鱼生态复原图 这一课题由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5日,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消息,该院近期在重庆市武隆区新发现一座保存完好、有明确纪年的西汉墓——关口西汉一号墓,这也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纪年明确的西汉墓。出土文物。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出土文物。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 据了解,关口西汉一号墓位于重庆市武隆区江口镇蔡家村乌江的腹地,属于白...
2022年时,重庆还发现并命名的云阳掌突蟾也是全球新物种。当年8月,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在云阳七曜山市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了这种掌突蟾,在对标本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后被确定为新物种。全球新物种的发现只是重庆保护生态多样性的缩影。重庆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是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
人民网重庆9月11日电 (胡虹、刘敏)9月11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消息,重庆市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8地质队、重庆市黔江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云南大学及国家自然博物馆近期发现并命名了一个新的鸭嘴龙超科恐龙物种——长生黔江龙(Qianjiangsaurus changshengi)。长生黔江龙是重庆地区首个被正式命名的鸟脚类恐龙...
12月5日晚,封面新闻记者从重庆市考古研究院获悉,重庆市武隆区发现了一座保存完好、有明确纪年的西汉初期墓葬,出土遗物600余件。此次发现的西汉墓葬出土文物数量之多、年代之久远,在重庆尚属首次。这也是目前中国考古发现最早的纪年明确的西汉墓。考古现场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从2023年9月开始,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12月22日,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武隆生基坪遗址现场发掘负责人陈东接受重庆日报独家专访时表示,这两座建于两晋时期的石灰窑,因历史久远,成为我国石灰烧制和利用在较早阶段罕见的考古发现,对于我国石灰烧制技术及其利用的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同时,遗址中出土的两座窑炉,均采用“十”字沟槽筑底的筑...
据介绍,该墓未被盗扰破坏,随葬品均保存较好。它是西南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木椁墓,长江上游地区一次性出土漆木器、竹器最多的墓葬,重庆地区迄今发现的唯一一座“清水墓”,也是乌江流域秦汉考古的重大发现,展现了汉文化确立过程中巴、蜀、楚、秦文化交汇融合的时代特征。目前,木棺清理工作正在继续进行中。出土文物...
重庆化石研究成果 登上全球顶级学术期刊的封面 重庆化石研究成果登上全球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封面。市规划自然资源局供图 此次发现的世界最古老完整有颌脊椎动物,是在秀山川河盖地区发现的约4.36亿年前的志留纪鱼化石。研究团队新发现并命名了志留纪早期鱼化石组合“重庆特异埋藏化石库”,其中古鱼化石不仅数量众多、...
9月28日,英国《自然》杂志在线发表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院士团队4篇学术论文,包括了对发现在重庆秀山鱼类化石的研究发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幼安表示,重庆生物群化石来自重庆市秀山县志留系兰多维列统特列奇阶(志留纪早期,约~4.36亿年前)。4.36亿年前,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