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刻本名词解释重刻本名词解释 重刻本:指由旧版翻刻而来的新版书籍,一般与原作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1. 翻刻:改写、修订、再版。 2. 新版:指在原版基础上加以改良,推出更新版本。 3. 旧版:指在某一时期内已经发行的书籍版本。 4. 差异:不同、不一致、差距。 5. 原作:指创作人创作的原著作品,未经过任何...
然而,这种区分大约只能停留在理论上,因为从存世古籍的实际看,古人普遍使用的是重刻、新镌等概念,而许多明标重刻、重刊的图书,实际上正是上述的翻刻本。🌸 例如,《尔雅注疏》是前代经典,曾收入《四库全书》及《十三经注疏》,是清代科举规范用书。广东按察使署刊《尔雅注疏》版框高二百一十八毫米,宽一百五十三毫米...
陶湘重刊本,世称“陶本”,是武进涉园据日本明和年重刊,日刊乃日本书商柏原屋佐兵卫(即菅王堂主人)的翻刻本,这是《天工开物》在日本的第一个翻刻本,也是第一个外国刻本,世称“菅本”。荀子二十卷 南宋宁宗时重刻本,版式格局依监本规制,经多位藏书名家递藏,原为陈清华旧藏,现藏于国家图书馆。...
为了正本清源,乾隆皇帝在乾隆三十四年下令重刻,以内宫秘藏的初刻本为蓝本,编印了《钦定重刻淳化阁帖》。这部重刻本在民国10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并附有释文。《淳化阁帖》共10卷,收录了中国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墨迹,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书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誉为“丛帖始祖”和“中国法帖之冠...
隶书碑帖赏析:东汉《夏承碑》重刻本,全称《汉北海淳于长夏承碑》,又名《夏仲兖碑》。东汉建宁三年(170)立。14行,行27字。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知府唐曜乃于漳川书院(紫山书院)取旧拓重刻一碑置亭中。重刻碑高259.2厘米,宽124.8厘米,有额,碑末有“建宁三年蔡伯喈书”一行八字及唐曜重刻题记,皆正书。存世拓本...
重刻本的韩语拼音:chóng kè běn韩语翻译 [명] 【출판】 재판(再版). [이미 간행된 책을 다시 출판한 출판물].[부연설명]‘原本’과 구별됨. 分词翻译: 重(chóng)的韩语翻译:1. [동] 거듭하다. 중복(重複)하다. 겹치다.2...
唐长安三年(703年),武则天命相王李旦重刻此碑,但唐末也毁佚了。传世所见重刻此碑主要有两种:一种在陕西西安,被称为“西庙堂碑”;另一种在山东成武,被称为“东庙堂碑”。西庙堂碑为北宋建隆、乾德年间(960-968年)王彦超据武则天刻本重新摹刻,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碑文34行,每行65字,字迹较为肥厚。而东庙堂...
目前 《孔子庙堂碑》重刻本国内仅存两块 一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俗称《西庙堂碑》宋王彦超重刻于陕西西安 碑末增“王彦超再建 安祚刻字”一行九字 另一块在成武县博物馆 俗称《东庙堂碑》所书正楷,外柔内刚,圆融遒劲 如果将二者比较 翁方纲论:《东庙堂碑》瘦硬胜于《西庙堂碑》要说这块碑刻的来历,据考证...
1、重刻本读音为zhòng kè běn,意思是重刊本。 2、汉字解释:(1)、重 <形> chong (字源见“重”) 重复,重叠 [repeated;again;once more] 四阿重屋。--《考工记·匠人》。注:“复笮也。”设重帘。--《周礼·掌次》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王无重世之德。--《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