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先生对儒释道三家的“判教”,思想文化史的具有核心意义的题旨,但其意义绝不限于历史的思想文化现象本身,对今而后我中华未来的文化建构和文化建设,具有直接的教示意义。所以当他展望未来时,这样归结说:“窃疑中国自今日以后,即使能忠实输入北美或东欧之思想,其结局当亦等于玄奘唯识之学,在吾国思想史上,既...
由道至佛,由佛入儒的修道历程,使王阳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包容与理解佛道二教.通过援释入儒,以儒摄道,王阳明在融会贯通三教基础上构建了心学.王阳明对儒释道三教的判释与抉择过程,对当今文化多元的现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即不同文化之间应该相互理... 关键...
唐代华严宗大师智儼的弟子,有华严三祖之称的法藏(公元643~712),著有《华严金师子章》一书,其中“论五教”一节,将佛教按教义判分为小乘教、大乘始教、终教、顿教和圆教五种(见方立天《华严金师子章校释》,中华书局,1983年,第29—30页),成为佛教史上有名的“判教”学说,被一些学者奉为圭臬。因法藏字贤...
iertees)Ⅵ6.2003V01.4{)General№156牟宗三儒释道三教的哲学证立与圆教判释’白欲晓( 南京大学哲学系, 南京21(X)93)摘要: “襄践的智慧学” 是康德对古希瞒“哲学” 意义构揭示牟岽三通过“实践的智慧学” 哲学咕义的谊释, 肚及“哲学” 与“救” 统一胜的证明, 为中国传统惰释道三教奠立哲学王国中...
作者 龚晓康 摘要 王阳明早年出入于佛道,后期归宗于儒学,其学术立场经历数变.关于王阳明的学术思想历程,学者们概括不一,湛若水认为其归本于儒学之前有五个阶段:"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①...
路南释道论道(廿七) |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也,易判也。其微也,易散也。为之于其未有,治之于其未乱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作于赢(羸)土。百仁(仞)之高,始于足下。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圣人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注释:**其安也,易持也。
欢迎收听由主播李知远老师为您带来的“常识判断82:“儒释道”三家合流与中国古典哲学的关系”精彩有声内容,该音频时长14分22秒,已被收听12348次,用户鼹鼠妈妈的世界评价说“简单来说,儒家本来就不是一种宗教,孔子的目的是推行礼制度以维护周朝的统治,儒家的确立是因
儒释道文化觉而不迷是精华,正而不邪是精华,净而不染是精华。迷失自信的民俗是糟粕。
从古代到现代,无论是释道儒还是其他传统文化,都强调了善恶的存在。但如何判断善恶?是否可以真正量化呢?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善恶。在道德学中,善恶是指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具体来说,善是指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如仁爱、公正、勇敢等;恶则是指违背道德标准的行为,如残忍、不义、背信...
《圆觉经略疏钞》卷四曰:“古来诸德皆判:儒宗五常,道宗自然,释宗因缘也。”“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核心思想。“因缘”是佛学术语,为“因”与“缘”之并称。因,指引生结果之直接内在原因。缘,指由外来相助之间接原因,即产生结果的一切原因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