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读拼音:shì dú 释读注音:ㄕˋㄉㄨˊ 释读繁体:釋讀 释读五行:金火 释读的意思 释读含义解释 释读[ shì dú ] ⒈ 指考证并解释古文字。 英textual research and explain; 什么是释读引证解释 ⒈ 谓考证并解释古代语言文字。 释读名字寓意 ...
餗:旧释作“既”或“歸”,或“餗”等。谢明文《商代金文研究》考证认为:该字右边与金文“餗”字右边相同,左边明显是“白厶(上白下厶)(簋)”形之残,故该铭文释读为“餗”,无疑是正确的。该铭文有时增加声符“止土(上止下土)”,如“鸣攵士卿尊”(《集成》5985)“丁巳王才(在)新邑,初...
三、《论语》归类释读 1.论鬼神 经过夏商周三代千余年发展,以“昊天上帝”为最高神的儒教信仰体系日益完善,孔子及弟子均为虔诚的儒教信徒,《论语》论鬼神的语录有13条,释读如下: 2.论礼 《周礼》是周朝的国法,是规范周王及诸侯权力与义务的制度体系,孔子主张各诸侯遵守《周礼》,以回归西周天下安定繁荣的局面...
屚:阮元释读为“零”,孙诒让认为此字从雨从尸,即“屚”字。邍:孙诒让《古籀余论》释读为“邍”。“鲁原钟”(《殷周金文集成》18)“鲁邍作和钟”的“邍”与此铭文接近。屚谷、杜木、邍谷、斿桑、东门:皆地名。戠:识之假借字。史识:史记识其事。武:人名。立:经籍作“涖”,即“莅”,《说...
是甲骨文释读的唯一标准。(通释的基础是一个甲骨文字一个意思,通释全部甲骨,全部甲骨必须释读出有效信息。而且用一种造句法。) 此文长年更新,直到把《甲骨文字典》全文句对比释读完。 没有任何有效信息,强说又就必须上玄学,我的释读可以看视频 徐中舒先生《甲骨文字典》1-4页逐条甲骨释读 ...
“释读”仿佛在断案 何为释读?就是认清甲骨文每个字的真实含义。这一次,复旦团队认出甲骨文中的“徹”和“揚”两个字。自1899年发现甲骨文碎片以来,已经确定甲骨文字4000余个,其中尚有2000多个不知其意。“释出一字,好比发现一颗新的行星。”中心研究员蒋玉斌如是说。对古文字研究者来说,首先要跨越字形...
朿:杨树达释读作“来”。杨树达指出:朿字自罗振玉《贞松堂集古遗文》以下及近日治金文诸家皆释为朿字,于形固合矣,然于义殊不可通,或以公朿连读,认为人名,亦非是。下文云“公赏作册大白马。”此公字与彼义同,不得以公字与下一字连读也。“宰甫簋”(《殷周金文集成》5395)云“王来狩自豆麓”...
《甲骨文合集》10048.10049释读 10048 (1)己卯卜,㝑,貞今日弓斤燕(吴)令葬我于㞢𠂤乃[共(供)]㞢…… 刘注:商人宾语前置,这句卜辞可能是令葬燕弓斤,㞢于我,乃𠂤共,你以供奉保佑;这句卜辞关于宾语前置需要认真研究,其断句暂为:己卯卜,㝑,貞今日弓斤燕(吴)令葬,我于㞢,𠂤乃[共(供)]...
朿:王辉《商周金文》释读作“刺”,认为“刺伐”即“击伐”。杨树达释读作“来”。“作册大鼎”(《殷周金文集成》2760)“公朿铸武王成王異鼎。”杨树达据文义认为“朿”当释为“来”,“今此铭王来伐商邑,来字作朿,与作册大鼎同。”把“朿”“释为朿字,于形固合矣,然于义殊不可通”,“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