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圣陆羽对皎然的深厚情谊始终铭记在心。在皎然圆寂后,陆羽心中的悲痛难以言表,于是他决定重返湖州,以示缅怀。他在诗中写道:“禅隐初从皎然僧,斋堂时溢助茶馨。十载别离成永决,归来黄叶蔽师坟。”陆羽的挚友们遵循他的遗愿,在他逝世后将他安息在苕溪之畔的妙喜寺旁,让他永远陪伴在恩师的身边。皎然虽在...
为了表达对释皎然的爱意,李冶托朋友为其送上了一首诗。“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反复品读着这首叫做《八至》的诗,释皎然却无法接受李冶的好意。自己毕竟已经看破红尘,出家为僧,早已将儿女之事忘却。但举手不打笑脸人,释皎然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知道怎么尊重他人,他没...
而在宋代严羽所著的《沧浪诗话》中,曾把皎然评为唐代诗僧第一人“释皎然之诗,在唐诸僧之上”,后人因为他在茶道上的贡献,还把他誉为茶道的创始人,那么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仕途不顺 皎然的俗家名字叫谢清昼,据历史记载,他自己曾说自己是谢灵运之后,但也有专家认为,他其实是谢安之后。(谢安和谢灵运...
[唐]释皎然《诗式》[唐]释皎然《诗式》 诗式 [唐]释皎然 明势 高手述作,如登荆、巫,觌三湘、鄢、郢之盛,萦回盘礡,千变万态。文体开阖作用之势。或极天高峙,崒焉不群,气胜势飞,合杳相属;奇势在工。或修江耿耿,万里无波,欻出高深重复之状。奇势雅发。古今逸格,皆造其极矣。 明作用 作者措意,...
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释皎然茶诗二首注释 @铁山青士(笑独行)[编注] 【作者简介】 释皎然,中唐诗僧,字清昼,俗姓谢,湖州长兴人,自称乃南朝宋诗宗谢灵运第十世孙。早年曾慕仙修长生,后转入佛门修禅宗,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称其“性放逸,不缚于常律”。久居吴兴杼山妙喜寺,时号江东...
莅山居士:白居易、施肩吾、许浑、释皎然、郑薰、任蕃、皮日休 在我国的古时候,道教曾在唐代兴起,也曾在唐末逐渐没落,但这并没有影响人们对于道学的推崇,许多当代才子不愿入仕为官,而是选择归隐修道,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其中的几位唐末莅山居士:白居易、施肩吾、许浑、释皎然、郑薰、任蕃、皮日休。白居易,字乐天...
晋代以来山水诗本身具有诗人体会融入仿佛无限延长的时间里,皎然则旗帜鲜明以禅入诗,以诗释禅,如“流泉入苦吟”。 杼山南麓比邻的陆羽墓与皎然塔 皎然的诗歌总体上塑造了一位与地方士大夫群体有着密切友谊、常常独行山中的僧侣,诸如“林下方欢会,山中独寂寥”的独行孤僧心境、...
于是她便写下了那首《八至》,以此来表达爱而不得的无奈之感。为此释皎然也特意给她回了一首诗:“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这首诗是释皎然的一种拒绝,李冶看到诗之后也突然明白了自己与他之间的不可能。此后李冶便再也无心感情的事,而是用剩下的时光结交好友、吟诗作对,度过...
<正>关于皎然早年的事迹,一向被忽略,这里,仅就其出家时间,出家以前在庐山生活的情况略作一番考查,以弥补皎然生平研究之不足,并为深入研究其诗学思想及创作提供方便。史乘最早记载皎然出家事迹的,是中唐僧人福琳所撰写的《皎然传》(见《全唐文》十册第九一九卷)传云:“(皎然)幼负异才,性与道合,初脱羁绊,渐加...
释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皎然作多首茶诗传世(25首),且其茶诗不仅数量多,而且涉及面广,他的咏茶诗,以诗的语言,对采茶、制茶、煎茶、品茶、名茶、茶市、茶道等都写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