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释迦牟尼涅槃后的1500年,新罗王族诞生了一位名为金乔觉的地藏菩萨。他心地慈悲,相貌威严,智慧超群,身高七尺,头颅上显著的奇骨预示着他的非凡之处。2. 金乔觉热爱佛法,认为佛门的教义与他的内心极为契合。因此,在24岁时,他舍弃了贵族生活,剃度出家,致力于佛法的传播。3. 他带着爱犬谛听...
在道一南下的同时,释地藏向北而去,走进了天台宗的发祥地,当阳玉泉寺。玉泉寺位于荆州当阳县玉泉山东南麓,景色新奇,形似一只倒扣着的大船,故而又名覆船山。释地藏站在由玉泉流淌而成的小溪边,他的左手是“天下第一关庙”,右侧的覆船山山脚则是关云长显圣之处。五百年前,这正是魏、蜀、吴三国反复争夺的...
释无漏。姓金氏。新罗国王之次子也。少附海舰达于中华。欲游五竺礼佛八塔。既渡沙漠涉于阗已西。至葱岭入大伽蓝。其中比丘皆不测之僧也。问漏攸往之意。未有奇节。而诣天竺。僧曰。旧记无名未可辄去。此有毒龙池可往教化。如其有验方利涉也。漏依请登池岸。唯见一胡床。乃据而坐。至夜将艾雷电交作。
释地藏,原名金乔觉,出生于新罗国(今朝鲜半岛东南部)的王族家庭,俗姓金,因其号为乔觉,故又称释地藏。公元630年至729年,他的生命历程充满传奇。永徽四年,他出家后,携同忠诚的白犬善听,开始了前往中国的航海之旅。抵达中国后,他来到了九华山,受到闵公的地缘启发,建立了宏大的佛教道场。在...
释地藏肉身舍利二是寂后按坐势敛于函中徒众将其跏跌坐于缸内三年后开缸安葬时其遗体绵软如生颜貌如常撼其骨节有金锁骨响声其兜罗绵软金锁骸鸣依佛经所言正符于菩萨钩锁百骸鸣矣的经文乃菩萨应世 释地藏肉身舍利 释地藏肉身舍利 释地藏肉身不朽: 1200年前,公元794年,农历7月最后一天,金乔觉召集其徒子。然后向...
在唐朝的永徽四年,一位名叫释地藏的佛教人物,出生于新罗国王族,原姓金,被尊称为乔觉。他的传奇故事开始于他放弃王族身份,选择出家,随身带着一只名叫善听的白犬,横渡海洋来到中国。他抵达九华山后,遇见闵公并在此地建立了宏大的修行场所,即大道场。在开元十六年,释地藏圆寂,享年九十九岁,...
摘要 《送童子下山》,是唐代释地藏于九华山所作的一首名诗,《全唐诗》、《九华山志》、《中国历代名僧诗选》等典籍,均有收录。文章对释地藏卓锡九华的年份和此诗所作的时间,力所能及地予以详细钩沉与确定;对《送童子下山》具体的诗由、浓馥的诗情、绵绵的诗意一一予以赏析;对地藏"普渡众生"中所表现出的...
所属专辑:地藏菩萨传(读佛系列全四套) 声音简介 释地藏在为母亲尽孝三年之后,已经21岁了。根据《四分律》条文规定,年满20岁的出家沙弥,可以领受具足戒。新罗的律学中心,在金城北方的江源道平昌郡五台山。于是,他再次背起行囊北上。 新罗五台山,是高僧慈藏参照中国的五台山命名的,与金刚山并称朝鲜两大名山。与...
地藏和尚入住化城寺后,积极参与农业活动,带领弟子开渠引水、垦荒种地,使得寺院周围变成了一片稻田。他还种植黄粒稻和茶树,甚至移植了异国的五钗松,这些独特的作物为僧众提供了额外的收入。尽管他们以农禅并重,但僧众的衣食仍然不足。地藏和尚和弟子们挖土发现一种质地如面的土壤,解决了这一问题,...
所属专辑:《地藏菩萨传》 音频列表 1 57.释地藏荣升方丈,见到贞姬如梦幻 81 2024-05 2 56.释地藏主持化城寺 83 2024-05 3 55.地藏为何名地藏? 59 2024-05 4 54.闵清雪地跪一晚,地藏收徒名道明 74 2024-05 5 54.怜生想要回家去,地藏送童子下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