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圆通生平事迹】 1.出家背景 释圆通,俗名张某某,生于公元527年,祖籍辽东。他从小聪明过人,博览群书,成年后因家庭变故,顿悟人生无常,遂决定出家修行。 2.修行经历 释圆通出家后,云游四方,遍访名师。在某次游历过程中,他来到了响堂山,被这里的山水美景所吸引,便在此地结庐修行。他在这里刻苦钻研佛法,修行境界...
响堂山释圆通的故事 摘要: 1.响堂山简介 2.释圆通生平事迹 3.释圆通与响堂山的关系 4.释圆通故事对现实意义的启示 正文: 响堂山,位于我国河北省邯郸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山。自古以来,这里便是佛教圣地,吸引了众多信徒前来朝拜。在这座山的怀抱里,流传着一位高僧释圆通的传奇故事。 释圆通,俗姓李,唐代...
“当法警将圆通押入法庭时,旁听席上的上百名信众全体起立齐呼:‘阿弥陀佛,冤枉啊!’”2012年11月15日《南方周末》报道湖南娄底市宗教界整顿不正之风的《佛门反腐,刑上住持》一文,值得一读。报道中那个上百名信徒在法庭齐呼“阿弥陀佛,冤枉啊”的镜头,大概是任何编剧都想不出来的细节描写。 佛门本应是一方净...
圆通在佛教中的含义是圆满而无障碍。这个词来源于三昧,也就是正定,三摩地,它代表了一种精神集中的状态。三摩地分为三个层次:普通的三摩地,圆满的三摩地,以及自在的三摩地。在瑜伽师地中,这种状态被称为三摩呬多地。《大智度论》中提到:“何等为三昧?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 这也被称...
圆通 首页>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关键字: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术语)妙智所证之理曰圆通。性体周遍为圆,妙用无碍为通。又以觉慧周遍通解通入法性,谓为圆通。此前义就所证理体释之。后义就能证行门释之。楞严经圆通之目,据后义。经中有二十五大士。各依佛之问:陈圆通之法门。谓音声为圆通之门乃至...
所谓圆通,其实就是无碍的意思,没有任何障碍,圆满清净、通达顺畅。圆通来自三昧,也就是正定,三摩地,也有译作三摩钵提,三摩地又分三种境界,即三摩地、三摩地圆满、三摩地自在。在瑜伽师地里面统称为三摩呬多地,《大智度论》卷七:“何等为三昧?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 也就是〈瑜伽师...
圆通yuán tōng 1.性情圆活不固执己见。 例如如:“他是个圆通的人,很容易相处。” 2.佛教用语。称佛、菩萨达到没有无明、烦恼的障碍,恢复清净本性的境界。 例证《大佛顶首楞严经 · 卷五》:“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 宋·范成大〈晚集南楼〉诗:“懒拙已成三昧解,此生还证一圆通。” ...
圆通 首页>佛学大辞典 佛学大辞典 关键字: 摘自:佛学大词典 谓遍满一切,融通无碍;即指圣者妙智所证的实相之理。由智慧所悟之真如,其存在之本质圆满周遍,其作用自在,且周行于一切,故称为圆通。复次,以智慧通达真如之道理或实践,亦可称圆通。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五谓,二十五位菩萨各个皆具圆通,共有六尘、六根、...
不过,今天时间有限,我们不能一一细讲每个圆通。说到《楞严经》,它是由中天竺的沙门般剌密谛翻译的。中天竺是印度的一个国家,印度有东、西、南、北、中五印度,般剌密谛就是中天竺人。沙门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叫“勤息”,意思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勤修就是不懒惰、不退转,时时刻刻都要精进勇猛,向前...
释此圆通,亦为三意:一明境通别者,二明观有盈缩,三明证有本迹。 一明境通别者:别则随举一根,皆得为所观境;如那律等五人,及下文观音大士是也。今云‘都摄六根,其境则通。依此六根而修念佛三昧,复有三种不同:一者、惟念自佛,二者、惟念他佛,三者、自他俱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