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欲采西学,宜于广东、上海设一翻译公所,选近郡十五岁以下颖悟文童,倍其糜气,住院肄业,聘西人课以诸国语言文字,又聘内地名师课以经史等学,兼习算学。一切西学皆从算学出,西人十岁外无人不学算,今欲采西学,自不可不学算,或师西人,或师内地人之知算者俱可。闻英华书院、墨海书院藏书甚多,又俄夷道...
1860年,咸丰十年之际,一篇名为《校邠庐抗议》的著作中,作者阐述了他的独特见解。文章开篇便引用经典,强调学者应当具备“博古而兼通今”的学术素养,认为当下的世界已超越百国,西方的科技知识尤其丰富,超越了多数人的认知。因此,他主张接纳西学,借鉴世界各国的先进经验。作者鲜明地提出了一个融合...
冯桂芬,生于1809年,逝于1874年,字林一,号景亭,是江苏吴县人。他于1840年(道光二十年)考中进士,官至右中允,曾参与对抗太平军的重要活动。年轻时,他深受林则徐的教诲,同时又深受西方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熏陶,倡导“采西学”和“制洋器”。冯桂芬主张以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和名教为基础,同时借...
采西学议(清)冯桂芬 采西学议(清)冯桂芬 《传》称[1]:“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邱》[2]。”孔安国曰[3]:“九洲之志[4],谓之《九邱》。”《诗》列十五国之风[5]。康成《谱序》云[6]:“欲知源流清浊之所处,则循其上下而省之[7];欲知风化芳臭气泽...
采西学议(清)冯桂芬 《传》称[1]:“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邱》[2]。”孔安国曰[3]:“九洲之志[4],谓之《九邱》。”《诗》列十五国之风[5]。康成《谱序》云[6]:“欲知源流清浊之所处,则循其上下而省之[7];欲知风化芳臭气泽之所及[8],则旁行以观之[9]。”孔...
内容提示: ·翻译 史话·冯桂芬的《采西学议 》陈福康r 嵘古 嵘呀矛古口嵘者古嵘心古古 ` 乏 ` 护 者古 心 心心心资心古 心 者心心 者 古嵘古心古资 心古者古嵘古心 心心 古 古代`, 矛枯夕咋 `, 之巧 J ó , 夕峪夕阮 , 夕` ,`,编者按:1 9 世纪中叶以后的 近代,是我国翻译 史上 ...
采西学议,清代冯桂芬的散文。该文写于1860年(咸丰十年),收《校邠庐抗议》一书。文中先引经据典,提出学者要“博古而兼通今”的命题,接下论述“今之天下”已不下百国,而西方的多种科学技术,“多中人所不及”,因此要采西学,鉴诸国。作者明确提出了“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主张,以及...
采西学议(清)冯桂芬 《传》称[1]:“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邱》[2]。”孔 安国曰[3]:“九洲之志[4],谓之《九邱》。”《诗》列十五国之风[5]。康成《谱序 》云[6]:“欲知源流清浊之所处,则循其上下而省之[7];欲知风化芳臭气泽之所及
采西学议,清代冯桂芬的散文。该文写于1860年(咸丰十年),收《校邠庐抗议》一书。文中先引经据典,提出学者要“博古而兼通今”的命题,接下论述“今之天下”已不下百国,而西方的多种科学技术,“多中人所不及”,因此要采西学,鉴诸国。作者明确提出了“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主张,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