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醒脾散,中药方剂,主治小儿脾胃虚弱,运化不良,食少吐泻。小儿胃虚,不消乳食。小儿吐泻,脾困不食。痰作惊风。药物组成 南星1分,白茯苓1分,橘红1分,全蝎(焙)半分,甘草(炒)半分,白附子(炮)半分,石莲子半分,人参半分,木香半分,陈仓米200粒。处方来源 《直指小儿》卷二。方剂功效 驱风醒脾...
【用方】补脾解痉法用方 醒脾散(《古今医统》)【组成】人参 白术 茯苓 木香 全蝎 僵蚕 天麻各等分【用法】水煎,分3次,温服。【主治】小儿吐泻脾困,脾不养肝,虚风内动,身冷肢逆,完谷不化,口鼻气冷,面色苍白,呼吸微弱,手足抽动,目睛上视,嗜卧,无...
醒脾散 药方名称醒脾散 处方木香(炮)3克全蝎(炒)1.5克天麻(炒)3克人参0.3克 白茯苓3克白术(炒)3克甘草(炙)3克白僵蚕(炒)3克白附子(炮)3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婴孩、小儿吐泻不止,脾困昏沉,默默不食。 用法用量每服1.5克,大者加服,水少许,枣,同煎至五七沸,通口不定时服。
醒脾散,源于古代经典药书《得效》卷十二,其独特的配方由人参、白术、白豆蔻、甘草、干姜和藿香等药材等分组成。这款方剂的主要目的是针对脾胃功能虚弱以及吐泄等症状,通过独特的配方,旨在提振脾胃,恢复其正常运作。醒脾散的制备方法十分简单,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粉末。在使用时,根据个人需要,每次可服用...
大醒脾散,中医方剂名。出自《证治准绳》。具有顺气醒脾,祛风化痰之功效。主治小儿吐泻,脾困不能食,痰喘惊风等。组成 天南星、白茯苓、陈皮各一分,全蝎(焙)、甘草(炙)、白附予(炮)、莲子肉、人参、木香各五厘,陈仓米二百粒。用法用量 研为末。每服三字,加生姜、大枣煎服。功用 顺气醒脾,祛风化痰。主...
醒脾散的功效与作用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可以改善脾胃虚弱所引起的食欲下降或者是呕吐腹泻,从而达到健脾的效果。醒脾散一般是由人参、白术、白豆蔻、甘草、干姜、藿香等各种材料所熬制成的中药,药物效果是比较好的,而且也能够减少副作用的发生。用药期间需要注意清淡饮食,以免影响到病情恢复。
醒脾散 《活幼口议》:醒脾散 【处方】木香(炮)3克全蝎(炒)1.5克天麻(炒)3克人参0.3克白茯苓3克白术(炒)3克甘草(炙)3克 白僵蚕(炒)3克 白附子(炮)3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治婴孩、小儿吐泻不止,脾困昏沉,默默不食。 方剂类型:解表剂、清热剂、泻下剂、祛风湿剂、祛湿利水剂、温里...
醒脾散是一种源自古代医书《普济方》卷三九五的传统方剂,专为婴孩吐泻的治疗设计。该方的主要成分包括人参(去芦5钱)、丁香(1钱)、赤茯苓(5钱)、藿香叶(5钱)、白术(5钱)、炮姜(2钱)、炙甘草(3钱)、炮木香(2钱)、姜制厚朴(3个)、大者南星(3个)以及炒制过的缩砂仁(1两)...
加味大醒脾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寿世保元》卷八。具有温补脾肾,开窍熄风之功效。主治小儿慢脾风,内虚,昏迷不醒。组成 人参,白术(去芦,炒),白茯苓(去皮),橘红,丁香,木香,南星(炮),全蝎(去毒,炒),天麻(煨),白附子(煨),山药(炒),石莲肉(去壳),石菖蒲,肉豆蔻,砂仁,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