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感戏,又名“省感戏”,是道教超度幽灵、导人归正的仪式剧,明代已有演出活动。醒感戏发源于浙江省永康县,流布于浙江省东阳、义乌、磐安、武义、金华、缙云等地。醒感戏在民歌和小调的基础上吸收侯阳高腔与松阳高腔而发展起来,属于曲牌体高腔腔系剧种。醒感戏在民间祭祀习俗与仪式的基础上形成,因而具有独特的演出...
浙江醒感戏之“翻九楼” 浙出好戏 醒感戏,又称省感戏,是浙江省永康市古老的地方剧种,流行于东阳、义乌、磐安、武义、金华、缙云等地。醒感戏先是在民歌、小调和祭祀仪式的基础上,受傩戏、目连戏、南戏的影响而产生的仪式剧,后吸收侯阳高腔、松阳高腔而发展...
永康醒感戏原名“做殇戏”,“殇”指死于非命者,做殇即做道场并演戏的意思,可见,原先这是一种道教仪式剧,常夹杂在“庆忏鸿楼大会”、“忏兰盆”、“冰陆道场”、“翻九楼”等仪式中演出,被学术界称之为“亚傩戏”。它是伴随着道教的产生而产生的。永康位于浙江中部,道
醒感戏是流行于浙江永康一带的戏曲剧种,又名醒惑戏、永康省感戏、毛头花姐戏,这是一种为宗教服务的戏曲,“劝人反醒,导人归正”,主要在祭祀场合上演,形式与目连戏等相似。现已近于失传。2010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醒感戏产生于浙江永康,流行于永康及毗邻的磐安、东阳、义乌、缙云、武义、金华等...
永康醒感戏,又名醒惑戏、毛头花姐戏,源自《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的记载。这是一种具有鲜明宗教色彩的戏曲剧种,其主要目的是用于祭祀神明,由于无职业戏班,主要在乡间流传,因此发展相对缓慢。它的发源地是浙江省永康市,随后在周边的磐安、东阳、义乌、缙云、武义、金华等地广为流传。由于...
在永康地区,一种独特的戏剧形式以其与宗教活动的紧密联系而闻名,称为“省感九殇”。这个剧目共有九个剧目,每个都有其深刻的故事和寓意。其中,《毛头殇》或《毛头花姐》是最为重要的,它的名字也源于此剧。《毛头殇》的灵感来源于当地的民间传说,讲述了一个名叫花姐的姑娘,因其美貌如花,...
永康《醒感戏》与《省感戏》辨析
近日,由我市非遗保护中心联合唐先镇文化站选送的永康醒感戏《毛头花姐》,在第五届全国市县电视台推优活动中获得电视栏目类一等奖。人们惊喜地发现,这个曾经流行于永康及毗邻地区的传统剧种,时隔几十年的沉寂后再度活跃在公众视野里。□记者 高婷婷 为挖掘醒感戏东奔西走,精益求 《毛头花姐》中饰演花姐的叫...
#浙江非遗#醒感戏作为永康市的文化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民的精神寄托,醒感戏的唱腔以地方民歌、小调为主,道白为永康方言。一念一唱,一笑一颦,举手投足尽是风华;一静一动,一言一行,倏忽过眼便成传奇。 L浙江文旅的微博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