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酶学诊断,通过对血清酶的检查,借以对病变进行定性、定量以至定位的诊断。血清酶的来源:①血清固有酶。在血清中发挥其催化功能的酶。在血清中一般以非活性形式存在,被视为血清蛋白质的固有组分。包括凝血因子、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酶或酶原,补体,血清胆碱酯酶,铜氧化酶(铜蓝蛋白),脂蛋白脂肪酶,卵磷脂–...
19世纪30年代德国化学家Liebig和他的同事Wohler从苦杏仁汁中发现了一种催化物质,后被命名为苦杏仁酶(emulsion),这是最早发现的酶之一。随后又有许多酶被相继发现,酶学研究也进入飞速发展时期。 从1907年比希纳获得酶学研究史上的首个诺贝尔奖开始,在酶学领域中先后有多次诺贝尔奖获奖记...
1878年Frederick W.Kühne开始使用“Enzyme”一词表示酶,1897年德国科学家Hans Büchner和Eduard Büchner兄弟俩用不含细胞的酵母提取液使糖发酵成乙醇,说明酶在细胞内外一样起作用,从而证明发酵过程并不需要完整的细胞,这一贡献打开了通向现代酶学与现代生物化学的大门,1926年美国化学家JamesSumner第一...
随着生物技术和生物能源等领域的发展,酶学的研究与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将介绍酶学研究的新进展和应用前景。 一、酶催化反应的机理研究 酶反应是一种通过催化剂使反应体系能够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的反应。酶的催化活性是由于它们对底物的专一性和高度的立体选择性。在此基础上,酶学研究人员通过在多种角度上分析...
酶学研究的生物学意义与应用前景 酶是一类特殊的蛋白质分子,拥有特定的生物催化活性。在许多生物过程中,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酶学作为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研究酶的结构、功能和反应机制,对于深入理解生物学过程、研究新型酶类药物、开发工业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酶的生物学意义 酶具有高度的专一性,能够在生物体内...
《酶学》是2001年2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陈石根、 周润琦。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5部分:概论、酶的生产与制剂、酶反应动力学及其应用、酶的作用原理、酶的生物学。共分11章,系统地阐述了酶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近代酶学研究方法与技术。本书是以60年代我国著名科学家邹承鲁教授和伍钦荣教授的讲义为...
单纯酶:只由蛋白质(酶蛋白)组成,不包含辅因子的酶。 结合酶(全酶):酶蛋白+辅助因子(辅基/辅酶)。 辅因子:与酶功能直接有关的一些无机或有机成分。如果缺少了这些成分,酶就显不出活性。辅因子包括辅基和辅酶。如,转氨酶的辅因子是磷酸吡哆醛。 辅基与酶蛋白结合牢固,透析不能分离。
NEW KNOWLEDGE酶学讲堂NEW SEASON(9)闲谈篇(下)沏上一杯茶,坐下来一边享受阳关,一边了解关于生命的知识。这节我们继续用闲谈的方式说一说酶与运动和繁衍的关系。1PART运动与酶生命在于运动,天空、陆地、海洋生存着各种五彩斑斓的生命。但是,根据进化论最初的生命只在水中,登...
1.临床诊断:酶学知识在临床诊断中有广泛应用。比如肝脏疾病中的肝酶检测,心肌梗死中的肌酸磷酸激酶检测等,都是利用不同酶的活性变化来帮助医生确定疾病诊断。 2.药物开发:药物研发过程中,酶学知识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药物都是通过调控特定酶的活性来达到治疗作用。比如抗病毒药物通过抑制病毒酶的活性来抑制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