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酒齄鼻是一种主要发生在鼻及鼻周围,以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为临床特征的慢性皮肤病。因鼻部色紫红如酒渣,故名酒齄鼻。其特点是鼻及鼻周围皮肤持续性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伴丘疹、脓疱、鼻赘。相当于西医的酒渣鼻。 2、什么原因可导致酒齄鼻? 答:平素肺胃热盛、血瘀凝结,酒气熏蒸、热毒蕴肤,日久,邪热稽留,...
中医诊为酒齄鼻,证属肝胆湿热、毒邪上扰(西医诊断:玫瑰痤疮)。治以利湿清热、凉血解毒。处方:葛花15g,枳椇子20g,土茯苓20g,砂仁15g,白蔻仁15g,连翘20g,黄芩15g,生地黄25g,陈皮15g,广木香10g,甘草10g。水煎服,1日半1剂,早晚分服,连服8剂。 二诊(20...
1、自觉鼻部灼热,如发生感染,则有痛感。2、按病程进展分3期,其局部表现如下:第一期:鼻尖及鼻翼部皮肤呈弥漫性充血,常因饮酒、进餐、冷热刺激或情绪紧张而加重。鼻部皮肤显油光,可见扩大的皮脂腺外口。第二期:鼻部充血更甚,呈紫色,表面微血管扩张,常伴发丘疹及脓疱疹。第三期:微血管扩张更...
酒齄鼻是一种主要发生于面部中央的以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为特点的慢性皮肤病。因鼻色紫红如酒渣,故名酒齄鼻。相当于西医的酒渣鼻。其特点是:颜面部中央持续性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伴丘疹、脓疱、鼻赘。多发生于中年人,男女均发病,尤以女性多见。 【病因病机】 由肺胃积热上蒸,复遇风寒外袭,血瘀凝结而成;或嗜...
酒渣鼻的病因与诊断 酒渣鼻是一种主要发生于面部中央的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的慢性皮肤病。因鼻色紫红如酒渣故名酒渣鼻。《外科大成·酒兹鼻》云:“酒兹鼻者,先由肺经血热内蒸,次遇风寒外束,血瘀凝滞而成,故先紫而后黑也。治宜宣肺气化滞血,行营卫流通,以滋新血,乃可得愈。”本病以颜面部中央的持续性...
酒齄鼻的病因病机是中医执业医师会涉及到的知识点,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请参考。 酒齄鼻的病因病机: 酒齄鼻是一种主要发生于面部中央的以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为特点的慢性皮肤病。因鼻色紫红如酒渣,故名酒齄鼻。相当于西医的酒渣鼻。其特点是:颜面部中央持续性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伴丘疹、脓疱、鼻赘。多发生于...
酒齄鼻 齄(音渣),又名“鼻赤”或“鼻齄”,系由于脾胃湿热上熏于肺,血瘀凝结而引起的病症。主要症状是鼻头血管扩张,局部皮肤发红,病久则呈紫红色,皮肤变厚,鼻头增大,表面隆起高低不平,状如赘瘤。
多见于病期长久者。鼻部结缔组织增殖,皮脂腺异常增大,致鼻尖部肥大,形成大小不等的结节状隆起,称为鼻赘。 酒渣鼻辨证论治:一、内治法(一)肺胃热盛红斑多发于鼻尖或两翼,压之褪色;常嗜酒,便秘,饮食不节,口干口渴;舌红,苔薄黄,脉弦滑。多见于红斑型。辨证分析:肺开窍于鼻,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肺胃热盛上蒸,...
您好,酒齄鼻是一种发生于鼻、面中部,以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 因鼻色紫红如酒渣而得名。中医文献中又名“酒齄”、“赤鼻”。俗称“红鼻头”、“糟鼻子”。本病的特点是鼻及面中部持续性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伴丘疹、脓疱,可形成鼻赘。多发牛于中年人,男女均发病,尤以女性多见,而鼻赘期皮损...
您好,酒齄鼻的病因:本病的发生多与皮脂溢出,胃肠功能紊乱,毛囊虫寄生,嗜酒,嗜食辛辣食物,及冷热刺激有关。 肺胃积热或脾胃湿热上蒸于面鼻部.复遇风寒外束,凝结于肌肤而致。嗜酒之人,酒气熏蒸,血中热毒蕴积于面鼻部,聚而不散而致。日久毛孔壅塞,局部气血凝滞,皮损由红变紫,缠绵难愈。西医学认为本病是在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