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令,拼音jiǔ lìng,汉语词语,意思是监督行酒。宴会中助酒兴的一种游戏。推一人为令官,违令或依令该饮的都要饮酒。解释 1、监督行酒。2、宴会中助酒兴的一种游戏。推一人为令官,违令或依令该饮的都要饮酒。出处 汉·荀悦《汉纪·高后纪》:“章自请曰:‘臣将种也,请以军法行酒令。’后可之。
文字类酒令 1. 作诗:饮酒赋诗,由来已久。前面所说的晋人石崇金谷园宴客,就需当庭赋诗,不成则罚酒三杯。行令作诗,常见的是每人作诗一首,作不出者罚酒。这种形式的酒令有时不是一人作一首诗,而是每人联诗两句,似作对子。也有每人联一句,凑成一首诗的,接不上则罚酒。2. 对句:酒席筵前行令也常常采取...
一句令词,代表一个数字。行令时,甲乙两人同时喊出酒令,掳拳奋臂伸出代表某个数的手指,谁说的酒令同两人伸出的手指相加之和相等,谁就是赢家,输者按预先约定罚酒。酒通人和,欢喜人间 山东人喝酒重酒礼、兴酒令,为的是对宾朋的尊重有加,为的是相聚时的热闹气氛,使宴聚者喜悦心情,得到极大释放。虽然有不...
“通令”的行“酒令”方法主要有掷骰子、抽签、划拳和猜数字等等,而“五魁首”,“八匹马”这个词就出自“酒令”中“划拳”的两句话,也是流传最广的一种“酒令”。“酒令”中划拳是什么意思?据《胜饮篇》记载:“皇甫嵩手势酒令,五指与手掌节指有名,通吁五指为五峰,则知豁拳之戏由来已久。”说到划拳“...
《酒令》的作者已无从查证,最早能见到的记载有两种版本,一种是“1939年伪华北广播协会的相声演艺总目”里的《十二月酒令》 [10],表演者不详;另一种是1939年陈子贞在电台播送的《十二月酒令》 [12]。两版均为1939年,具体时间不详。 作品发展 苏文茂版 20世纪90年代,苏文茂根据回忆赵佩茹、常宝堃、马三立及其...
酒令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酒文化。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酒令由来己久,最早诞生于西周,完备于隋唐。起源 酒令是筵宴上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最早诞生于西周,完备于隋唐。饮酒行令在士大夫中特别风行,他们还常常赋诗撰文予以赞颂。白居易诗曰:“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后汉...
明清两朝流行的酒令当推一种叫“拧酒令儿”的,即不倒翁。先拧着它旋转,一待停下后,不倒翁的脸朝着谁就罚谁饮酒,粤人称“酒令公仔”。为此,俞平伯先生引《桐桥倚棹录》称其为“牙筹”。它是一种泥胎,苏州特产,一般为彩绘滑稽逗乐形象。 酒令是一种有...
雅令是指文人的酒令,主要通过一定的规定或规则吟诗联句来分出胜负, 行雅令时,必须引经据典,分韵联吟,当席构思,即席应对,这就要求行酒令者既有文采和才华,又要敏捷和机智,是古代文人士大夫席间常见的口头文字令。一、酒令的兴起和产生 酒令的产生可上溯到东周时代。在西周初期,随着礼制文化的诞生,酒令...
酒令顺口溜: 1、一杯情,二杯意,三杯才是好兄弟;一杯干,二杯敬,三杯喝出真感情。 2、一杯金,二杯银,三杯喝个聚宝盆,您看,这金银都有啦,这第四杯该入库了吧。 3、一杯两杯大步走,三杯四杯扶墙走,五杯六杯墙走我不走,喝上一斤妹妹抱我走! 4、一两二两漱漱口,三两四两不算酒,五两六两扶墙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