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令,拼音jiǔ lìng,汉语词语,意思是监督行酒。宴会中助酒兴的一种游戏。推一人为令官,违令或依令该饮的都要饮酒。解释 1、监督行酒。2、宴会中助酒兴的一种游戏。推一人为令官,违令或依令该饮的都要饮酒。出处 汉·荀悦《汉纪·高后纪》:“章自请曰:‘臣将种也,请以军法行酒令。’后可之。
文字类酒令 1. 作诗:饮酒赋诗,由来已久。前面所说的晋人石崇金谷园宴客,就需当庭赋诗,不成则罚酒三杯。行令作诗,常见的是每人作诗一首,作不出者罚酒。这种形式的酒令有时不是一人作一首诗,而是每人联诗两句,似作对子。也有每人联一句,凑成一首诗的,接不上则罚酒。2. 对句:酒席筵前行令也常常采取...
通令是最普通的游戏酒令,多见于寻常百姓人家。通令一般包括猜枚、划拳、压指、传花等方式。在中国今天,最常见的就是划拳,在酒桌上能听到“五魁首”“六六六”的,说的就是划拳。四大名著中,《水浒传》是最接地气的,所以这种酒令形式出现在《水浒传》并不稀奇,比如第109回,就有划拳的描写。 三、骰令 骰...
明清两朝流行的酒令当推一种叫“拧酒令儿”的,即不倒翁。先拧着它旋转,一待停下后,不倒翁的脸朝着谁就罚谁饮酒,粤人称“酒令公仔”。为此,俞平伯先生引《桐桥倚棹录》称其为“牙筹”。它是一种泥胎,苏州特产,一般为彩绘滑稽逗乐形象。 酒令是一种有...
《酒令》的作者已无从查证,最早能见到的记载有两种版本,一种是“1939年伪华北广播协会的相声演艺总目”里的《十二月酒令》 [10],表演者不详;另一种是1939年陈子贞在电台播送的《十二月酒令》 [12]。两版均为1939年,具体时间不详。 作品发展 苏文茂版 20世纪90年代,苏文茂根据回忆赵佩茹、常宝堃、马三立及其...
酒令,中国民间酒宴助兴游戏。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酒文化。饮酒行令,是中国人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 酒令由来己久,最早诞生于西周,完备于隋唐。可以说是酒文化中的一个异类:它讲究的是雅俗共赏,既有文人雅士的“当筵歌诗”的酒令,又有凡夫俗子吆喝佐欢的酒令,真可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不同的活动...
饮酒行令是我国人民在饮酒时助兴的一种特有方式。酒令由来已久,最早诞生于西周,发展成熟于隋唐,明清时更达于完善。开始时可能是为了维持酒席上的秩序而设立“监”。汉代有了“觞政”,就是在酒宴上执行觞令,对不饮尽杯中酒的人实行某种处罚。在远古时期就有了射礼,为宴饮而设的称为“燕射”,即通过射箭,...
一句令词,代表一个数字。行令时,甲乙两人同时喊出酒令,掳拳奋臂伸出代表某个数的手指,谁说的酒令同两人伸出的手指相加之和相等,谁就是赢家,输者按预先约定罚酒。酒通人和,欢喜人间 山东人喝酒重酒礼、兴酒令,为的是对宾朋的尊重有加,为的是相聚时的热闹气氛,使宴聚者喜悦心情,得到极大释放。虽然有不...
雅令是指文人的酒令,主要通过一定的规定或规则吟诗联句来分出胜负, 行雅令时,必须引经据典,分韵联吟,当席构思,即席应对,这就要求行酒令者既有文采和才华,又要敏捷和机智,是古代文人士大夫席间常见的口头文字令。一、酒令的兴起和产生 酒令的产生可上溯到东周时代。在西周初期,随着礼制文化的诞生,酒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