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宗匠”郭沫若书法合辑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乳名文豹。曾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全国文联一、二、三届主席;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中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中国...
他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开拓性研究中,创建了古文字学的科学模式,深入探索了汉字书体的演化进程。 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文字学上的坚实功力、艺术个性的浪漫色彩、人生历程的波澜迭起,酿就了郭沫若沉毅清俊、而又豪放雄浑的书法艺术风格,被人们称之为“郭体”。 种风格源自于宽阔纵横...
243 244 246 248 249 250 252 253 255 256 257 258 259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4 276 277 278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2 304 305 307 308 309
文坛巨擘郭沫若遗留下的极为珍贵的笔墨字迹,不仅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更是书法艺术领域的璀璨明珠。这几幅笔墨字迹,无论是用笔的遒劲有力,还是用墨的浓淡相宜,都堪称是郭沫若书法艺术的典型代表。字迹中银钩虿尾,流畅自然,妙在心手合一,展现了郭沫若深厚的书法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细细品鉴这几幅书法,不难发...
第一幅经典作品,是这样一幅对联,内容是“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这两句是出自毛主席的诗歌《七律·和郭沫若同志》,这幅作品的书写,功夫深厚,并且还给人一种很酣畅淋漓的感觉,笔墨饱满,洒脱,开阔,线条流畅自然,并且质感很强,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不一样的飞白现象,可见,对书写速度的把握是十分...
晚年时期的郭沫若书写就更加自由了,他临摹“二王”、怀素、米芾、黄庭坚等人墨迹,将帖学用笔的灵活潇洒与碑学笔画的刚健方折融合,形成了“郭体”字。沈鹏就指出“郭沫若先生对米字用功颇深”,观察他题写的“故宫博物院”,飞白连带、沉着痛快,真有几分刷字的畅快感。大家对郭沫若书法有何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
凡此种种,转换成书法作品时,便有了“意”的挥洒与“韵”的天成。如果以郭沫若在文学、人格上的浪漫与文化上的“狂飙”来考察其书法创作,应该是耐人寻味的。《中国拥有代表性书法作品·郭沫若作品(第二版)》简介 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具有代表性书法作品》共48本,该系列丛书是依据《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
两次被授予中将的郭沫若,最出色的不是行草书,而是隶书和楷书 题记:郭沫若,大文豪,历史学家、政治家,这样的认识片面了,他还是一位出色的军人!不是书法家的郭沫若,其题字作品,却是随处可见,提到郭沫若的书法,在我们印象中,就一位行草书擅长者,无论是他的题字作品,还是他的日常书写,基本上都是这种行...
这样的书法艺术表现,确实足以令人感到震撼和赞叹。郭沫若先生的这幅书法作品,以“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为内容,其书写风格融合了碑刻的刚劲与帖学的流畅,形成了碑帖结合的独特艺术效果。作品中大胆的夸张手法,使得字体个性鲜明,充满了艺术的张力。特别是“更”字的捺笔,更是将金石书法的韵味表现得...
如果我们深究下去,发现郭沫若的书法,其实是可以找到书法的规律和根基的,如下图这几幅,笔法、结体、章法都可圈可点。从中发现,郭老的字,笔力雄奇,结体宽博,点画之间,重彩浓墨,似有颜真卿的意韵,字体宽扁,取势欹侧,又似苏东坡的形质,许多笔画,还带有魏碑特征,字法章法,又神似明代大家徐渭的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