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中“郭汾阳在汾州”和“以令公勋德”两句中的“汾阳”“令公”都是对郭子仪的称谓。下列对称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官名 官名 B.官名 一般尊称 C.别号 官名 D.爵名 官名 2.文中的“南阳夫人”是主要人物的什么人? ( ) A.母亲 B.妻子 C.儿媳 D.姊妹 3.文中“以致如此”的“此”指...
郭汾阳在汾州,尝奏一州县官,而敕不下。判官张昙言于同列,以令公勋德,而请一吏致阻,是宰相之不知体甚也。汾阳王闻之,谓僚属曰:“自艰难以来,朝廷姑息方镇武臣,求无不得。以是方镇跋扈,使朝廷疑之,以致如此。今子仪奏一属官不下,不过是所请不当圣意。上恩亲厚,不以武臣待子仪,诸公可以见贺矣 ! ”...
郭汾阳在汾州,尝奏一州县官,而敕不下。判官张昙言于同列, 以令公勋德,而请一吏致阻,是宰相之不知体甚也。 汾阳王闻之,谓僚属曰:“自艰难以来,朝廷姑息方镇武臣,求无不得。以是方镇跋扈,使朝廷疑之,以致如此。今子仪奏一属官不下,不过是所请不当圣意。 上恩亲厚,不以武臣待子仪,诸公可以见贺矣 ...
《郭汾阳在汾州》译文: 汾阳王郭子仪在汾州 ( 唐代州名,辖境在今山西省中部 ) ,曾经向皇帝上表弹劾一个州县官,可是皇帝的批复迟迟未能下达。判官 ( 郭子仪的下属 ) 张昙对同僚说,凭着郭令公 ( 郭子仪官至太尉中书令,世称令公 ) 的功勋和品德,而请求处分一个小吏却受到阻挠,这说明宰相太不知体统了 ( 因...
郭汾阳在汾州,尝奏一州县官,而敕不下。判官张昙言于同列,以令公勋德,而请一吏致阻,是宰相之不知体甚也。汾阳王闻之,谓僚属曰:“自艰难以来,朝廷姑息方镇武臣,求无不得。以是方镇跋扈,使朝廷疑之,以致如此。今子仪奏一属官不下,不过是所请不当圣意。上恩亲厚,不以武臣待子仪,诸公可以见贺矣!”闻...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郭汾阳在汾州,尝奏一州县官,而敕不下。判官张昙言于同列:“以令公勋德,而请一 吏致阻,是宰相之不知体甚也。”汾阳王闻之,谓僚属曰:“自
郭汾阳在汾州,尝奏一州县官,而敕不下。判官张昙言于同列,以令公勋德,而请一吏致阻,是宰相之不知体甚也。汾阳王闻之,谓僚属曰:“自艰难以来,朝廷姑息方镇武臣,求无
郭汾阳在汾州,尝奏一州县官,而敕不下。判官张昙言于同列,以令公勋德,而请一吏致阻,是宰相之不知体甚也。汾阳王闻之,谓僚属曰:“自艰难以来,朝廷姑息方镇武臣,求无不得,以是方镇跋扈,使朝廷疑之,以致如此。今子仪奏一属官不下,不过是所请不当圣意。上恩亲存厚,不以武臣待子仪,诸公可以见贺矣!”闻...
郭汾阳在汾州,尝奏一州县官,而敕不下。判官张昙言于同列,以令公勋德,而请一吏致阻,是宰相之不知体甚也。汾阳王闻之,谓僚属曰:“自艰难以来,朝廷姑息方镇武臣,求无不得。以是方镇跋扈,使朝廷疑之,以致如此。今子仪奏一属官不下,不过是所请不当圣意。上恩亲厚,不以武臣待子仪,诸公可以见贺矣!”闻...
原文:郭汾阳在汾州,尝奏一州县官,而敇不下。判官张昙言于同列,以令公勋德,而请一吏致阻,是宰相之不知体甚也。汾阳王闻之,谓僚属曰:“自艰难以来,朝廷姑息方镇武臣,求无不得。以是方镇跋扈,使朝廷疑之,以致如此。今子仪奏一属官不下,不过是所请不当圣意。上恩亲厚,不以武臣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