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巨埋儿 [ guō jù mái ér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guō jù mái ér ] 埋儿奉母,又名“为母埋儿”、“郭巨埋儿”,为中国传统民间故事此故事在东晋干宝所著《搜神记》、宋代《太平广记》、元代郭居敬的《二十四孝》、明代嘉靖时期的《彰德府志》等书中均有记载。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
《埋儿奉母图》是中国二十四孝图中其一,由东汉时期的画家郭巨创作。简介 埋儿奉母图:郭巨,东汉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
前面说到的孝里街道小文化广场里郭巨石像底座的铭刻,这是当地人认可的历史传承,也许能还原“郭巨埋儿”这个故事的真相,也才能去伪存真,消除虚无历史、腐朽文化、以讹传讹带给人们的毒害。 “郭巨埋儿”石刻的内容是:“汉郭巨,字文...
郭巨介绍 郭巨(生卒年不详),东汉隆虑(今河南省林州市)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以孝闻名于世,他“埋儿奉母”的故事被收录《内丘县志》中,东晋干宝编撰的《搜神记》也记载了他的故事。后被选入《全相二十四孝诗选》(即《二十四孝》),因而被人广为传诵。他为了孝敬父母,不惜牺牲自己孩子的...
郭巨,这个名字最早见于干宝中国古典志怪小说集《搜神记》(《卷十一·郭巨埋儿得金》)(一说最早见于西汉刘向编撰的《孝子传》,存疑),后在元代时被收录入《二十四孝》中。清康熙《内丘县志》也有记载,郭巨是东汉人。郭巨早年丧父,有兄弟三人,父死后兄弟分家,独留他侍奉母亲,也因此后来就有了“郭巨埋儿”...
郭巨埋儿的故事 郭巨埋儿是中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之一,这个故事发生在宋朝。郭巨是一个孝顺的儿子,他的父亲去世后,他把家产分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自奉养母亲。然而,由于家境贫寒,他的母亲常常挨饿。郭巨深感愧疚,于是他决定把自己的儿子埋了,以减轻母亲的负担。郭巨挖好坑准备埋葬儿子的时候,他发现坑里有一...
其中汉代孝子郭巨以其为母埋儿的惊人之举进入二十四孝之列,成为影响深远的历史人物。故事不断的延续发展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值得我们一探究竟。郭巨,东汉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
郭巨埋儿最早记载于晋干宝《搜神记》中,后世《太平广记》、《二十四孝图》等都有收录。 郭巨河南人,有兄弟三人,父亲死后,郭巨把父亲留下的二千万遗产全部分给二个弟弟,自己与妻子独自侍奉老母亲, 因为财产都分光了,所以郭巨夫妇就靠着给别人做佣人,打零工维持生活。
《晋书》里记载了一个郭巨埋儿的故事: 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故事其实很简单:郭巨家贫养不活老母和妻儿,于是打算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