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在人生达到顶峰之后,他并没有骄傲自满,而是更加谨慎。也正是因为他的谨慎,才最终得到善终。郭子仪之所以能够成功,是给了别人利益,当他不能给别人利益,甚至成为其他人的障碍的时候,别人就不会再支持他。郭子仪能够带领部队打败敌人,是因为郭子仪在战争成功之后,把利益分配给了下属。根据《新唐书列传》记载...
郭子仪最终安享晚年,以85岁高龄病重而死。在郭子仪去世之后,他得到了很高的待遇。唐德宗追赠他为太师...
此时,郭子仪虽年近七十,却精力不减,他收拢散落的败兵,用疑兵之计吓退吐蕃大军,收复长安,再次拯救了唐朝。 764年,仆固怀恩正式起兵叛乱,河东告急。仆固怀恩是郭子仪的老部下,参与叛乱的士兵皆为朔方军,要用最小的代价处理如此棘手的问题,没有比郭子仪更合适的人选了。唐代宗当即赋予郭子仪军权,让郭子仪重新镇守河中...
郭子仪,男,汉族,1963年11月生,重庆人,2002年4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1986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教育学硕士,副教授。现任中国民主促进会贵州省第八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进贵州省委监督委员会主任。十一届贵州省政协常务委员,贵州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委员。人物履历 1982年9月至1986年7月,西南...
首先,郭子仪忠君爱民思想严重。不想因一己之私,致使生灵涂炭。郭子仪出身名门,其父郭敬之官至刺吏。少年时代的郭子仪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立志忠君报国。郭子仪一生立身清正,忠君爱国,与安禄山、杨国忠之流,不可同日而语。其次,不像安禄山,硬实力不允许。虽然郭子仪曾掌握朝廷大半精锐部队,但因为曾三度被罢免,...
当卢杞看到郭子仪时,他非常惊愕,平定安史之乱的最大功臣竟老老实实地坐在他面前,脸上充满了敬意,语气温和,全然没有大将军的傲气。郭子仪非常有远见,他用这种极其谦卑的态度迎接唐德宗的宠臣,双目低垂,给足了卢杞面子,那意思再明确不过:“卢大人,他日成就凌云之志时,可否放过郭氏一家老小。”这是唐史...
郭子仪出生于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祖籍山西太原,是一个官宦世家的后代。从曾祖父开始,郭家就世代为官,家族底蕴深厚。然而,随着朝廷废除九品中正制,改行科举制,出身士卒的子弟若想进入仕途,就不能全靠家底了。郭子仪凭借个人的努力,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荣获武状元的称号,正式踏上官场。郭子仪在军中迅速...
胡须花白,却仍然龙行虎步的郭子仪走了进来,向唐代宗叩拜道:“臣郭子仪,奉命抵御吐蕃。赖圣上天威,同僚齐心,终不辱使命。”“老令公辛苦,赐坐。”代宗笑了笑,继续说道:“爱卿居功至伟,但有所求,朕无有不允。”郭子仪的眼珠子转了转,目光中透露出一丝狡猾,有些不好意思的说:“臣别无所求,只求陛下...
顿时间,大唐上下无人可用,无兵可调。这时,人们想起了在家守孝的郭子仪。自古忠孝两难全,郭子仪最终在国与家面前选择了前者,脱下孝袍换上战袍,领军东去。郭子仪出身行伍世家,早年以武举入仕从军。因作战勇猛功至九原太守,天宝年间任左武卫大将军。此时临危受命,任大唐朔方节度使,在最前线与凶猛的叛军搏杀。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