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这一问题,青岛大学赵宁/郭向欣团队提出晶粒晶界协同策略,在晶粒中引入Hf⁴⁺取代Zr⁴⁺来稳定具有高离子电导率的菱形相,在晶界处引入La₂O₃形成离子导电中间相Na₃La(PO₄)₂,促进离子在晶界处传输。采用该方法制备的Na₃Zr₁.₈Hf₀.₂Si₂PO₁₂-Na₃La(PO₄)₂(NZHSPO...
针对上述问题,青岛大学赵宁副教授/郭向欣教授团队提出具有实现超高能量密度潜力的新一代锂离子/锂氧气混合电池体系:将传统的嵌脱型正极材料作为锂氧气电池的氧正极,发挥自身可逆容量的同时帮助锂-氧产物实现可逆生成和分解,而锂-氧反应的引入可以显著提高电池的输出能量。作者借助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谱和微分电化学质谱等先...
近日,青岛大学贾梦洋和郭向欣团队针对LLZTO粉体在暴露空气过程中形成的表面Li2CO3,利用聚碳酸丙烯酯(PPC)与碱性Li2CO3反应降解为碳酸丙烯脂(PC)这一特性,采用PPC处理法将表面含有Li2CO3的LLZTO粉体(LLZTO-C)转变为无Li2CO3的LLZTO粉体(LLZTO-...
近日,青岛大学郭向欣教授团队针对LLZO电解质与Li金属所形成的负极侧界面稳定性问题,引入氯氧化铋(BiOCl)中间层,利用BiOCl与Li负极间的自发转化反应,原位构筑了Li3Bi@Li3OCl复合修饰层。Li3Bi合金显著提升了LLZO对Li的浸润性,促进LLZO与Li...
在此,青岛大学郭向欣教授团队通过BiOCl与Li金属的转化反应,在Li/Li6.75La3Zr1.75Ta0.25O12界面原位构建了由Li3Bi合金嵌套在反钙钛矿型Li3OCl基体中的杂化层。这种中间层的亲锂性使石榴石与锂金属紧密接触,保证界面电阻显著降低至27 Ω cm2。 此外,内部具有电子导电性的Li3Bi纳米颗粒使界面电位分布均匀化,而外部具...
新机遇!英雄不问出身,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郭向欣课题组欢迎你的加盟!郭向欣教授2000年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在德国斯图加特马普固态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8年,2008年获中科院“***:杰出海外人才”资助进入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工作,担任研究员、博导和课题组长。2009年获得上海市“浦江人才”。
山东青岛 薪金:8000+ 学历和研究方向:博士研究生 招聘岗位:青年教师/博士后 公司名称:青岛大学 青岛大学...
目前,石榴石型固体电解质凭借高离子导率且对于锂金属稳定等特点,成为最受人瞩目的固体电解质材料之一。与此同时,其在实用化进程中依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此,我们邀请到来自青岛大学的郭向欣教授做客“对话”栏目,围绕石榴石型固体电解质以及LLZO固态锂电池在实用化进程中的问题进行探讨交流。青岛大学郭向欣教授 粉...
青岛大学的郭向欣和毕志杰研究员等人报道了分别将正负极电解液引入到正极/石榴石和Li/石榴石的界面中,制成了稳定、高倍率性能的固态电池。 在各种固体电解质中,石榴石型Li7La3Zr2O12(LLZO)电解质具有10-3S cm-1以上的超高离子电导率和对Li的稳定性,极大地推动了固态锂电池的发展。然而,由于不均匀的接触,锂从石...
研究团队: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孙学良和青岛大学郭向欣 研究内容:提出一个柔性电子阻挡层(EBS)来保护石榴石型固态电解质防止其电子失效。聚丙烯酸(PAA)在250℃和熔融锂反应,形成嵌锂聚丙烯酸(LiPAA),即EBS。由原位替换反应形成的EBS可以同时提高亲锂性和稳定锂负极体积变化,保持电池循环中的界面完整性。密度泛函理论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