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鼎 [ gào dǐng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gào dǐng ] 春秋郜国造的宗庙祭器,以为国宝。后被宋国取去。宋又将此鼎贿赂鲁桓公,桓公献于太庙。亦称"郜大鼎"。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臧哀伯谏纳郜鼎》出自《左传·桓公二年》。其中心内容是臧哀伯批评宋桓公“取郜大鼎于宋”并且“纳于大庙”的“非礼”行为。文章从礼制视角,用七个排比句,说明“纳郜鼎”“灭德立违,必将导致的恶劣后果。这篇谏辞具有强烈的逻辑能力,气势恢宏,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作品原文 臧哀伯谏纳郜鼎 夏四月,取...
词典名字: 郜鼎 词典发音: gào dǐng 国语辞典 春秋郜国造的宗庙祭器,以为国宝。后被宋国取去。宋又将此鼎贿赂鲁桓公,桓公献于太庙。亦称"郜大鼎"。 基本解释 郜鼎[ gào dǐng ] ⒈ 郜国所铸大鼎。后泛指国家重器。 引唐·韩愈〈石鼓歌〉:「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 引证解释 ⒈ 春秋 郜...
郜鼎读音为 gào dǐng。意思是:春秋郜国造的宗庙祭器,以为国宝。后被宋国取去。宋又将此鼎贿赂鲁桓公,桓公献于太庙。亦称“郜大鼎”。 拼音gào dǐng 注音ㄍㄠˋㄉㄧㄥˇ 词语解释 1.春秋郜国造的宗庙祭器,以为国宝。后被宋国取去。宋又将此鼎贿赂鲁桓公,桓公献于太庙。亦称郜大鼎。
菏泽市成武县东南约9公里处有一个千年古村,叫郜鼎集村,村西头古护城堤上有一个晒银台,已经历千年风雨。据《汉书·地理志》记载,郜鼎集村是古郜国遗址,曾是商朝的一个附属国,周武王灭商后,将郜地分封给庶弟,建立郜国,存国三百多年;赐郜国民众为国姓,并命人铸大鼎一尊,赠与郜国,为镇国之宝。
原为山东成武县一乡镇,后并入孙寺镇和城关镇,传说为周代诸侯小国郜国的故地。释义 郜鼎 周代诸侯国郜国制作的祭器,后来落入宋国。宋国的华督杀国君宋殇公立庄公,自己做了太宰(宰相)。为了得到诸侯国的承认,华督分别向邻近的鲁国、齐国、陈国、郑国行贿。鲁桓公约请齐侯、陈侯、郑伯在稷(地)会见,承认了宋庄...
词条:『郜鼎』 拼音:gào dǐng 注音:ㄍㄠˋ ㄉ一ㄥˇ 解释:春秋郜国造的宗庙祭器,以为国宝。后被宋国取去。宋又将此鼎贿赂鲁桓公,桓公献于太庙。亦称"郜大鼎"。 古代诗词 唐代.韩愈.石鼓歌:「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明代.王叔承.石鼓歌:「贵如郜鼎宜在庙,祭酒却谓韩生狂。」明代.宋濂.秋夜...
简体:郜鼎 繁体:郜鼎 拼音:gao ding 读音:gào dǐng 英语: 造句:暂无此词造句 近义词: 反义词: 单字解释:郜 鼎 组词,组成语:郜 鼎郜鼎是什么意思词义解释来源:辞典修订版 1:郜国所铸大鼎。后泛指国家重器。唐.韩愈〈石鼓歌〉:「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相关成语...
《左传·桓公二年》还提到,郜鼎在太庙中陈列,其重要性显而易见。“郜鼎在太庙中,其显著性如何可以一目了然?”这句话强调了郜鼎在祭祀仪式中的重要地位。唐代的韩愈在其《石鼓歌》中有诗云:“荐诸太庙比郜鼎,光价岂止百倍过。”这句话表明,将石鼓与郜鼎一同祭祀于太庙,其价值和荣誉远超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