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魁山灵活运用中医学的“八纲辨证、八法治病”原则,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总结出了针刺治病的八法: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这八法。郑魁山教授临床治疗中最著作的一件事就是,他运用温通针法治疗了很多因链霉素导致的中毒性耳聋患者。由此他编写了《针刺治疗链霉素中毒性耳聋14例临床观察》一书,此书...
再如《郑魁山针灸临证经验集》涵盖医论医话、临证经验、郑氏传统针法三部分。深入论述针灸治病八法体系、温通论,强调保持传统精研针法的重要性,涉及辨证配穴、择时选穴等。书中有郑氏家传经验配穴方,为临床针灸治疗提供丰富参考,是针灸学领域重要资料,见证郑魁山教授对中国针灸事业的贡献。再如《针灸问答》内容涉...
郑魁山的父亲郑毓琳是当地名医,人称“西北针王”。郑魁山从小接受传统国学教育,打下了非常深厚了文化基础。6岁时在父亲的教导下学习认穴,同时练习基本功。16岁时,他正式开始跟随父亲系统学习《内经》《难经》《针灸甲乙经》等中医著作,同时开始实操练习。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加上勤奋好学,郑魁山经过4年的努力,...
郑魁山教授出生在河北省安国县的一个中医针灸世家。他的父亲是郑毓琳,是当地的名医,是郑氏针法的第三代传人。郑魁山从小天资聪颖,受到家庭熏陶,也对小小的针灸非常感兴趣。6岁的时候他便开始跟父亲学习穴位,练习针灸的基本功,而且进入私塾学习四书五经。16岁的时候,郑魁山跟随父亲开始系统学习并且精读《难经》、《...
一、二龙戏珠法 二龙戏珠法是从善用针者使“气至病所”发展而来的。由于操作时使针感向上下传导,有似两条龙戏眼珠的形象故名。 操作方法: 用于瞳子髎、丝竹空、太阳等穴,左手食指紧按针穴,右手持针速刺或捻转进针,得气后,右手持针的针尖和左侧押手同时向上眼睑方向推按、捻转,使针感传导到上眼睑和...
郑魁山,出生于1918年,河北省安国市北娄村,他家世代以针灸为业,因他出生时他父亲郑毓琳的针灸馆开业不久,父亲给他取了个福永的名字。提起他父亲也是当地的名医,是郑氏针法的第三代传人。小小年纪的郑魁山从小就天资聪慧,受家庭熏陶,对针灸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他6岁时就开始在父亲教导下学习认穴,习练针灸的...
郑魁山家传配穴秘方 1 发散风寒:风池风门大椎(不留针,烧山火)后溪留20-30分——风寒感冒 2 清热宣肺:大椎陶道肺俞(点刺出血)+列缺合谷(透天凉) 3 祛风活络:面瘫:合谷风池+地仓透颊车、下关四白 4 祛风开窍:中风、惊厥:人中承浆百会十宣 5 祛风化湿:膝眼梁丘阳陵泉足三里—...
挑治 作者/郑魁山 本法是在病人的一定部位皮肤上,用粗针或三棱针挑断皮下白色纤维样物,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1.挑治痔疮 要寻找痔点。让患者反坐于靠背椅上,两手扶在椅架上,暴露背部,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寻找痔点,痔点多在第一腰椎至尾椎两侧。痔点要与毛囊炎、色素斑等鉴别。找点困难时,可用两手在...
郑魁山(1918~2010)男,,河北省安国县人。号称“西北针王”、“中国针灸当代针法研究之父”,甘肃中医学院教授。出身中医针灸世家,16岁随父亲系统学习了中医经典著作,20岁学成行医于安国、保定、北平等地。 1982年调甘肃中医学院任教授、针灸系名誉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先后兼任中国针灸学会荣誉理事,针法灸法分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