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一个意外的机会让他与著名演员张国立在一部电影《草莽英雄》中共同出演。晚年,郑蕴侠还尝试着用写作来回顾自己的过去,他写下了一本回忆录,记录了自己一生的种种。2009年,当102岁的郑蕴侠在贵州病逝时,留下的最后三个字“较场口”,却像是他人生的一面镜子,反映出了他内心深处最深刻的悔恨和不平。
务川县位于大山之中,地理位置十分偏僻,信息流动速度也相对较慢,在这里郑蕴侠度过了一段放松的日子。为了更好融入当地群众,同时给假身份加一层保护,郑蕴侠和当地的一名普通女子结了婚。婚后的生活平淡而充实,郑蕴侠渐渐忘了逃亡的那种紧迫感,彻底在务川县扎下了根。单从外表看起来,谁也不会想到眼前这个老实巴交...
安定下来的郑蕴侠觉得靠帮别人干活混口饭吃终究不是长法,便在濯水做起了杂货生意。街坊四邻的忙他还是照帮不务,而且连饭都不用给了。如此一来,大家和他的关系就越来越融洽了,经过一致认同,郑蕴侠还在濯水落上了户口。旧时小镇 时年,土改风暴席卷全国,终于吹到了大山深处的濯水。郑蕴侠巧妙地利用了何大娘和邻...
而在关押多年之后,郑蕴侠得以特赦,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甚至还和著名影星张国立一同拍戏,最终活了102岁。郑蕴侠是谁?他的背后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呢?郑蕴侠是江西人,毕业于黄埔军校四期,其父也是同盟会成员,曾在孙中山的大元帅府任职。郑蕴侠读黄埔之前,曾经毕业于上海法学院。上海法学院和黄埔这两个招牌,...
郑蕴侠为什么会在临终时写下这三个字呢?1907,郑蕴侠年出生在江西临川一名门望族,祖父曾经是清朝末年的官员,父亲曾在孙中山麾下任职,父母都是高知出身,这样的家庭氛围培养出来的孩子,照理说大差也不会差到哪去。小时候的郑蕴侠确实很优秀,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本以为长大了走的是文路。没成想,北伐战争到来...
他就是国民党特务郑蕴侠,解放后,曾在大陆躲藏八年,1984年和张国立一起拍过戏,在临终前,写下令他自责一生的三个字。郑蕴侠江西省临川人,1907年出生在的一个显赫家庭,他的祖父郑重光是清朝末年的知州,在黄平县、麻江县等地任职,颇有声望。父亲郑宗尧是留日归国的同盟会成员,曾在孙中山的大元帅府任职,...
王若飞坚持原则,以理服人,直接反驳了郑蕴侠。郑蕴侠觉得丢了面子,气得不行,叫手下拿出事先藏好的木棍,朝王若飞打去。会场瞬间乱成一团,政治协商会议被迫中断,蒋介石的目的就这么达成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沧白堂”事件。19个民主团体决定在较场口召开群众大会,李公朴、陶行知、郭沫若等知名人士均到场。...
1949年11月16号那天,郑蕴侠在四川那边,接到了上级的指令。他赶紧忙活着处理那些重要的文件,生怕留下啥线索被共产党给摸到。但那时候,重庆的机场全都不能用了,要是想赶紧逃到台湾,就只能坐车去成都了。到了这个紧要时刻,经验丰富的老牌特工郑蕴侠压根儿没想过,他信赖的司机李增荣,居然被共产党给争取过去了...
1938年的一场战役,让这位黄埔学子彻底崭露头角。当时日军大举进攻台儿庄,战况异常惨烈。郑蕴侠作为司法院的文职官员,本可以留守后方,但他主动请缨,带领一支由文职人员组成的临时部队奔赴前线。在腾县保卫战中,郑蕴侠带领这支特殊的队伍与正规军并肩作战。一天深夜,日军突然发动偷袭,企图切断我军补给线。郑蕴侠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