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28年,郑文公去世,公子兰继位,史称郑穆公。郑穆公即位之初,恰逢晋文公去世,秦穆公于是准备趁着晋国大丧出兵东进。与此同时,留守郑国的秦国将领杞子等人因郑国与晋国结盟心生不满,派人向秦穆公说:“他们已经掌控了郑国北门,只要秦穆公派兵偷袭郑国,一定可以完全控制郑国,继而入主中原。”看到杞子的...
公元前628年(郑文公四十五年),郑文公去世,公子兰即位,是为郑穆公。 公元前627年(郑穆公元年)春天,秦穆公派三位将军率领大军准备袭击郑国,到达滑国时,碰上郑国商人弦高,弦高诈称奉郑公之命用十二头牛慰劳秦军,秦军以为郑国已有准备,所以还没到达郑国就折回,晋军在崤山拦截打败秦军。 (3)与楚结盟 公元前6...
郑穆公,这位春秋时期的郑国君主,以其独特的治国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列国纷争的时代背景下,不仅守住了郑国的疆土,还巧妙地在大国夹缝中求生存。本文将带您走进郑穆公的世界,探索他的治国方略、外交手腕以及在乱世中的生存智慧。《枣庄文化旅游》有相关描述, 郑穆公作为小郑国的国君,展现了卓越的治国才能。
由于郑文公和晋文公的先后去世,使得郑穆公继位之初便险些受到一心图霸的,来自秦国秦穆公的军事打击。当时秦国间谍杞子手中掌有郑国北门钥匙,借机通知秦穆公。秦穆公以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为统帅,企图乘机偷袭郑国。大军行至滑国地段时,被前去宗周做买卖郑国商人弦高发现。弦高先以十二头牛犒劳秦军,说:“我们...
文公二年(公元前25年)始,郑穆公起用子家,“郑公子归生伐秦”,至鲁文公十七年(公元前610年),子家相郑穆公朝晋国,子家为郑国执政卿。子家,“或为灵公弟”,也有可能为文公族兄弟。郑穆公初当政时,可能皇武子有较大权势,于是穆公用子家代替皇武子。子家执政时间较长,跨郑穆公、郑灵公时期。...
郑文公的地位,明显在郑国的未来派权臣中,还不如自己的儿子公子兰。这也是后来郑国与晋国形成战略同盟的直接原因。公子兰不选择晋国,又能选择谁呢?数年而后,郑文公驾崩,公子兰继位,是为郑穆公。而此时晋国虽有所衰落,但依然稳若磐石,权卿武将们同心同力。《史记》载:“秦缪公使三将将兵欲袭郑,至滑...
郑穆公一共诞育了十三个儿子,其中嫡子太子夷在郑穆公去世后继承了君位,即郑灵公;另外十二个儿子分别是:公子坚(郑穆公庶长子、未来的郑襄公)公子去疾(子良),郑国七穆之一良氏始祖。公子喜(子罕),郑国七穆之一罕氏始祖。公子騑(子驷),郑国七穆之一驷氏始祖。公子发(子国),郑国七穆之一国氏始祖...
公子兰要是能够顺利地回国继位,那么他在晋国的这一段生活经历,以及晋文公对他的赏识、看重之情,晋、郑两国重新成为友好盟国,郑国再次归附到晋国的势力范围之内,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晋文公就是这么想的。因此,在周襄王二十二年(前630年)秋,晋文公按照之前和秦穆公所拟定的计划,准备出兵伐郑的...
八、郑穆公(前627年-前606年)郑穆公(前649年-前606年),姬姓,郑氏,名兰,亦称子兰,春秋时期郑国第11任国君(前627年-前606年)。郑穆公在位21年,有时候依附晋国,有时候臣服于楚国,是晋国和楚国两大国的晴雨表!郑国到郑穆公时,已经成为晋楚争霸的鱼肉,陷入强国夹缝中求生,成了墙头之草。郑穆...
上位后的郑穆公自然很感激晋文公对他的恩情,加上晋国是当时的霸主,自然与晋国结盟,成了晋国的小弟。有了晋国这个霸主大哥作为靠山,郑穆公单方面撕毁了郑文公时期与楚国的盟约,死心塌地跟着晋国混春秋。时不时还出兵跟着晋国攻打秦国和楚国。楚国对郑国的失约很是愤怒,无奈有晋国这个霸主靠山,虽然晋文公去世...